微软亚洲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3-10-22 12:57

微软亚洲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 Asia, MSRA)成立于1998年,是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设立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机构。

历史沿革

1998年11月5日,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北京宣布成立,李开复任首任院长。

1999年1月,“微软专家顾问委员会”成立,首届委员会顾问包括潘云鹤张钹舒维都、刘明雷和郑南宁

2001年11月,微软中国研究院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2年6月,研究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同签署旨在推动中国国内高校计算机教育事业、提升计算机基础科研水平的合作协议——“长城计划”。

2003年11月,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孵化的微软亚洲工程院宣布成立。

2005年10月,微软亚洲研究院互联网搜索技术中心正式成立。

2015年4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开展第五期“长城计划”合作。

2016年11月,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正式成立。

2017年11月,成立“创新汇”。

2018年9月,在上海成立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和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

2019年5月,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在沪揭牌。

2021年12月,成立微软亚洲研究院理论中心。

2022年8月,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颁发的“CCF创建60周年杰出贡献奖”。

2023年3月,与清华大学及多家跨国企业共同发起“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国际合作联合行动”。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8年11月,微软亚洲研究院有200多名研究人员以及超过300名访问学者。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周礼栋郭百宁刘铁岩邱锂力

国际计算机学会会士(ACM Fellow):周礼栋、郭百宁、刘铁岩、邱锂力等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AAIA Fellow):刘铁岩等

科研机构

据2023年8月微软亚洲研究院官网数据,研究院有研究中心3个。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截至2018年12月,微软亚洲研究院发表论文5000多篇,参与开发了WindowsOfficeWindows XP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Xbox游戏平台、下一代操作系统LonghornWindows AzureMicrosoft 365以及近年来以微软小冰Cortana、Skype Translator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品,以及必应搜索、HoloLens混合现实平台等。

2013年5月,微软亚洲研究院10篇论文入选2013年国际图形学大会(SIGGRAPH 2013),涵盖几何建模、渲染、动画和计算摄影等领域。

2015年1月,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在ImageNet 1000挑战中首次超越了人类进行对象识别分类的能力;12月,在2015 ImageNet计算机识别挑战赛中获得图像分类、图像定位以及图像检测全部三个主要项目的冠军。

2016年10月,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的研究院在常见物体图像识别MACOCO图像分割挑战赛中获得第一名。

2018年1月,由斯坦福大学发起的SQuAD文本理解挑战赛榜单上,微软亚洲研究院的R-NET和NL-NET模型分别在EM值和F1值上超越人类分数;3月,由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微软雷德蒙研究院共同研发的机器翻译系统在newstest2017的中-英测试集上,达到了可与人类媲美的水平。

2019年3月,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微软雷德蒙研究院共同研发的机器阅读理解系统在斯坦福大学发起的对话式问答挑战赛CoQA中获得榜首,成为排行榜上唯一一个模型分数超过人类分数的团队;4月,微软亚洲研究院在WMT2019国际机器翻译大赛中以八项第一成为冠军;6月,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的麻将AI系统Suphx成为首个在国际专业麻将平台“天凤”上升为十段的AI系统。

2020年10月,由微软图灵团队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开发的图灵多语言预训练模型T-ULRv2获得XTREME公共排行榜冠军。

2021年7月,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推出中文写作智能辅导系统“小花狮”。

2022年11月,微软亚洲研究院与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莫伯峰教授团队合作开发的甲骨文校重助手Diviner首次将自监督AI模型引入到甲骨文“校重”工作中,并取得数百项新成果,为甲骨文整理领域开创了人工智能与人类专家协作(AI+HI)的新研究范式。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2001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在微软中国研究院举行授牌仪式,宣布第一家独立的在华外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启动。

2016年1月,研究院设立的微软中国博士后工作站被人社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评为2015年中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者,并受到通报表彰。

自微软亚洲研究院建院之初,中国国内部分顶级高校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发起了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开启了中国培养高素质计算机科研人才新模式的探索之路。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12月,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已经超过7000名,很多人已经成为学术界、产业界的中坚力量,超过15位院友在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互联网企业担任CEO或CTO,院友成为至少115个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或技术领导者,包括:李开复张亚勤张宏江王坚马维英汤晓鸥林斌芮勇赵峰李世鹏印奇孙剑余凯等。

截至2023年6月,已有来自中国国内14所学校的超过200名学生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国内高校联合培养项目,在已经毕业的博士生中,他们或任职于中国国内外高校,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或在工业界进行产研结合,推动前沿研究成果向产品的转化。

1.选拔: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和西安交通大学双方导师共同选拔优秀的大三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完成选拔工作。

2.培养方案制定:双方导师基于学生兴趣,在合作方向内帮助学生制定联合培养方案。学生培养计划的安排需要满足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的要求,同时兼顾双方科研及项目的需求。

3.科研起步:大四期间进入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的同学要首先取得保研资格;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微软导师指导下开始科研工作,同时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完成学校需要的课程和学分要求,以及大四的毕业设计和论文等工作。

4.联合培养博士生阶段:博士第一年在学校修课;第二年开始在双方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为确保联合培养质量,学生在微软培养时间应不少于24个月,且博士二年级要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培养。确保科研工作连续性,在读联培项目同学不得无故更换导师及方向,无故更换导师的行为视为退出联合培养项目。

合作交流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亚太地区的产学研各界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科研合作、人才合作、产业合作,在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以及助力不同行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学术合作方面,微软亚洲研究院不断深化与中国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为提升中国计算机基础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为了全面促进本地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培养科研领域高素质人才并鼓励青年人投身技术创新研究的项目。其中,面向学生,微软亚洲研究院设立了“明日之星”实习生计划、“微软学者”奖学金、联合培养博士生、微软学生俱乐部、微软创新人才学院等项目;面向青年教师,微软亚洲研究院积极推动青年访问学者“铸星计划”项目,以支持青年学者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如此,微软亚洲研究院注重因材施教,以人才培养为导向,与各大高校合作开设了一系列课程,以促进高校课程建设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截至2018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共计支持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60余项,覆盖全国29个省市的200余所高校,惠及数千万师生。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争议事件

2022年4月,受美国实体“制裁清单”影响,微软亚洲研究院“停招国防七子及北邮学生”,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之后将难以进入MSRA实习,至于校招和就业是否也会受影响,尚未可知。

2023年6月19日,有消息称微软公司旗下研究机构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的AI顶级科学家从中国转移到加拿大温哥华,对此微软亚洲研究院回应称,此消息不属实,但微软将在加拿大温哥华建立一个新的实验室,该实验室将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微软研究院的人员组成,包括中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