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

更新时间:2024-09-20 15:53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其历经多次修改与变动,最终形成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的大型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中轴居中,两翼对称,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内沿北京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矗立着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城楼。

历史沿革

封建时期

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一说1417年),由蒯祥担任主要设计。天安门广场当时是紫禁城正门承天门外“T”字形的封闭宫廷广场,名曰“天街”,外建宫墙。天街东西两端各建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广场南端建大明门。

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既是封建王朝的礼法之地,也是“衙署林立、府部对列”的皇家禁地,庶民百姓严禁入内。

清顺治八年(1651年),承天门重修,改称天安门。

民国时期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华民国成立后,为适应新的社会要求,北洋政府内务部总长朱启钤启动改造旧都城计划。他主持拆除天安门前千步廊、正阳门瓮城,并修筑沥青路,使得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为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广场。与此同时,社稷坛也从皇家禁苑被改建为北京第一座现代城市公园。这些发生在天安门广场及周边的重大改变,标志着城市建设中唯王权至尊向服务于市民生活这一理念的过渡与转变,是北京乃至全国近代化城市建设的起点。

民国三年(1914年),千步廊被拆除,东西两城得以贯通,封闭的广场变为百姓可以通行的公共空间。

在北洋军阀、日伪和国民党统治的数十年内,天安门广场没有得到整治,杂草丛生,蒿莱遍地,垃圾堆积如山,金水河淤塞发臭,道路年久失修,满目疮痍。民国十七年(1928年),蒋介石二次北伐胜利结束军阀混战。同年7月,北平军政各界组织7万人在天安门前举行祝捷大会。同年8月24日,孙中山遗像被挂上天安门城楼,这是天安门城楼首次挂个人画像。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北京受日伪政府统治,天安门城楼贴着“建设东亚新秩序”标语。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画像曾短暂悬挂在天安门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刚解放不久,市政府即发动群众义务劳动,清除垃圾,拔去芜草,疏浚河道,初步整治环境。为迎接开国大典;同年9月,又对其进行突击整治,初步修整天安门、中华门和东西“三座门”门楼屋顶,粉刷台墩和东西大墙,搭设临时观礼台,加建厕所。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与石狮向斜后方做移动,加宽进入天安门的通道,五道桥前展宽石板路,加铺钢砖道,伐掉金水河前妨碍视线的树木,广场内的道路铺装沥青路面,东西大墙新辟两个出入口,在广场上安装高22.5米的旗杆一座,并在天安门上立高8米的旗杆8根。

1949年9月30日,为纪念在人民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和民主运动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毛主席亲自为纪念碑奠基。

1949年10月1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全面清除天安门前的杂草、垃圾并进行简单整饬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此举行。

1950年,因广场旗杆与天安门之间的距离不够将来要过游行队伍的宽度,天安门前的华表和石狮子被移动6米。

1952年国庆前夕,天安门广场再次整治,当时遇到的最大争论是要不要拆除广场东西两端的东西长安门(即东西“三座门”)。一种意见认为该广场是故宫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筑艺术的无上珍品,不宜随意拆改;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不应受限于封建格局,应符合时代需要,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鉴于长安街沟通后门洞十分阻碍交通,经常成为交通事故的引发点,一遇节日,游行队伍也难以顺畅通过,因而主张拆除。由于专家、学者和公安交通部门争执不下,市政府也难以决断,最后不得不通过市人民代表会议讨论,以表决的形式决定拆除东、西长安门,同年8月正式付诸实施。为慎重起见,当时决定把拆下来的材料暂时保存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如果实践证明这个做法不正确,还有弥补的余地。这次整治还把观礼台改为永久性建筑。

1955年,又拆除了沿公安街和西皮市的两道红墙,将广场向东西扩展近1公顷,天安门和金水河原有的榆槐树,换植了冬夏常青的油松,广场上还铺砌了混凝土方砖。

1953年6月,由郑天翔曹言行赵鹏飞、佟铮等同志领导的市委畅观楼规划组,开始组织编制天安门广场规划方案。第一轮先后做16个方案,并对广场规模、建筑物功能、高度和布局作了探讨。随后,这些方案在华北城市建设展览会上进行展出,以广泛征求意见。

1954年4至9月,市委又多次听取畅观楼规划组的汇报和各方面的意见,但因这一轮规划是初步探讨,故未上报中央。

1955年6月,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市都委会),成立以张鎛陈干为负责人的规划工作组,在前苏联专家格·阿·阿谢也夫的指导下,再次研究天安门广场规划。规划工作组在认真调查和多方征求意见后,又做出第二轮的11个方案,并向北京市委作汇报。

北京市委领导对这一轮方案提出以下修改原则:一是广场应以天安门为中心。二是广场不但是盛大节日政治活动的中心,同时也应是群众日常活动的中心。三是广场规模应扩大,整个广场应扩大到70至80公顷,可供几十万人集会。四是广场内建筑一般不高于天安门,个别离广场较远的建筑可建到8至10层或更高一些。五是广场的形式应符合中国民族传统,宜采用方形;整体布局要简朴、开朗、庄严。此外,新建筑应与天安门、纪念碑相协调,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互相联系的建筑整体。

1956年到1957年,市都委会先后举办四次大规模的规划展览,先后有中共八大代表、北京市各级党政领导同志、人民代表共计16000多人参观展览。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观看了展览。大家对天安门广场规划方案的某些原则、广场性质与规模、建筑高度和形式等方面,分别提出一些不同看法。这些意见给方案的最后形成奠定了基础。

1958年,为迎接国庆十周年,北京启动国庆十大工程,并开始天安门广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扩建,拆除中华门,广场东西两侧分别建设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两馆属同一建筑内,后更名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即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万人大会堂(后更名为人民大会堂并沿用至今)。改建后的天安门广场,保持中轴明显、整齐对称的传统格局,天安门仍然处于广场最重要的地位,正阳门城楼和箭楼作为广场南端的两幢古建筑巍然屹立,与天安门城楼南北呼应。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分列两侧、东西相对,新旧建筑相映增辉。整个广场呈现出开阔、壮丽的崭新面貌,既满足人民政治活动的需要,又在传统格局的基础上展宽、延长了长安街,形成新的东西轴线,两条轴线相交于天安门广场。改造后的天安门广场面积达到44万平方米。同年5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完毕,处在以象征皇权的宫殿、城楼、坛庙为主体的明清中轴线上。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同年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经多方选址比较,毛主席纪念堂最终确定放置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南方。这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改建。

1977年9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举行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在新扩建的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纪念堂居于最重要位置,成为广场上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其主体建筑为柱廊型正方体,南北正面镶嵌着镌刻“毛主席纪念堂”六个金色大字的汉白玉匾额,44根方形花岗岩石柱环抱外廊,雄伟挺拔,庄严肃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伴随着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正阳门城楼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之间的松树林被移除,天安门广场向南延展至正阳门城楼。

1998年年底至1999年上半年,天安门广场改建工程进行,包括天安门广场铺装改建工程、天安门广场照明改建工程、金水河喷泉改造工程、天安门广场扩声系统改造工程、天安门广场地下管线及配套设施工程等五大项。

铺装改建工程:铺装改建工程保留已属于文物的沿广场南北中轴线宽为10米的石板甬道,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围及现况东西华表间的现况花岗岩地面铺装,以及金水河上七座桥梁的桥面。将铺装改建工程范围内的原混凝土大方砖全部更换为花岗岩石材地面铺装,将所有混凝土缘石更换为花岗岩石材的缘石,以体现广场的庄重、典雅。在广场北部,对称于广场南北轴线新建两块总面积为0.96万平方米的冷季型草坪,以增加广场的绿化面积。

照明改建工程:设计中根据各个建筑物的特点,尤其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运用正确的设计理念,努力展现各个建筑自身的光彩和魅力。首先从整个广场统一考虑,用光强、色彩和照明方式统一协调。运用建筑学、色彩学、景观学的综合知识,把广场和每栋建筑物照明按照艺术照明的要求进行设计。

金水河喷泉改造工程:金水河喷泉改造工程更换部分喷头、水泵、水下灯、水下电缆等有关部件,更换全部端子箱和单塑线,改进完善基本水型设计,使改建后的喷泉的喷射造型更加丰富多彩、烘托出更加热烈的节日气氛。

扩声系统改造工程:天安门广场扩声系统改造工程更新广场扩声系统的设备(包括人民大会堂、东西长安街机房的扩声系统)和扬声器系统。更新广场及长安街声柱、扩声、传声、电话电缆。

广场地下管线及配套设施工程:广场地下管线及配套设施工程共改建、铺设七种总计13条地下管线,新建两座地下配电室。另外,为确保广场范围内的300多个检查井的井盖与花岗岩条石铺装浑然一体,设计并制造球磨铸铁防盗加重井盖,确保井盖平整稳定。在井盖上粘贴与花岗岩颜色一致的塑胶片,保证广场的完整性,同时也满足承载、封闭、防水、使用方便等特殊功能要求。

1988年1月1日,天安门城楼正式开放。

1994年12月19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在天安门广场矗立。

2001年11月,交通部正式向北京市政府提出在天安门广场设立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的动议,得到北京市政府的支持。

2006年9月24日,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安放在天安门广场正阳门前。同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和修葺后的正阳门于9月27日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

2009年,为迎接国庆六十周年庆典,两块巨幕被安置在天安门广场,它们不接商业广告,尽管每年维护费用达1600万元。同时有56根民族团结柱矗立在广场东西两侧,民族团结柱以天安门城楼为中心,分东、西两面,呈南北延伸,每边各二十八根。每一根民族团结柱代表着不同的民族,柱身正面刻画一对相应民族的青年男女,穿着五颜六色的节日盛装歌舞相伴的情景。而背面是金色的各民族代表图案,如代表汉族的龙图案、代表回族的清真寺图案等。同年12月2日,民族团结柱撤出天安门广场,移至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

2021年11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天安门广场预约参观办法(试行)》。天安门广场将自2021年12月15日开始实施预约参观措施。

建筑格局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处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中轴居中,两翼对称,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广场内沿北京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矗立着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

内部建筑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天安门广场中央,于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建立,1952年8月1日动工,1958年4月建成。

人民英雄纪念碑由两层月台、两层须弥座、碑身和碑顶组成,通高37.94米,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共使用1.7万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碑身正面碑心石上镌刻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主席撰文、周恩来总理题写的150字碑文。碑身两侧用由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花环浮雕装饰。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精神的象征,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

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内,占地面积5.72公顷,总建筑面积33867平方米,始建于1976年11月,1977年9月9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纪念堂内由北大厅、瞻仰大厅和南大厅组成。瞻仰厅居中,是瞻仰毛泽东同志遗容的地方。毛泽东同志身着灰色中山装,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安卧在晶莹剔透的水晶棺里。水晶棺的泰山黑色花岗岩基座四周,分别镶嵌着党徽、国徽、军徽。纪念堂通过大量的照片、文献、实物,展现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伟绩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

毛主席纪念堂是党和国家的最高纪念堂,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革命领袖集体的纪念堂,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正阳门

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毛主席纪念堂南边。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城楼上有北京民俗展览馆。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零公里”标志

“零公里”标志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业人员共同设计,是从全国征集的1024件设计方案中层层筛选出来的。该标志的整体造型吸取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概念,外方内圆。同时采取对称结构,符合所处中轴线的对称风格。标志用青铜合金整体铸造而成,显得庄重、大气。

该标志以中国古代表征方向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篆字东西南北为主体图案。标志中间的零点采用阿拉伯数字“0”作为元点,围绕零点配以“中国公路零公里点”中英文全称,准确传达标志含义。标志外环使用64个标志点代表着传统文化中的64个方位,而标志中的放射线背景喻示着中国公路网络四通八达。

在天安门广场设立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不仅将为中国公路网络提供一个标志性的起点,还对展示中国的开放形象、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周边建筑

天安门

天安门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和长安街的交汇点,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通高33.7米,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城楼重檐歇山顶,上覆黄琉璃瓦,正脊两端鸱吻,戗脊列9尊小兽。面阔9间,进深5间。60根巨柱支撑折重檐屋顶,方砖墁地。城楼四周有汉白玉石护栏,望柱头为莲瓣瓜头,柱间栏板为荷叶净瓶雕刻。斗拱、梁枋为缠枝莲、珠宝吉祥草彩绘。城楼东、西两侧各有3间悬山卷棚顶黄琉璃瓦房屋,原为天安门护军住房。护军担负眺望守卫城楼任务。现为电梯房。天安门城楼重檐上方正中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城台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主席画像,两侧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横幅大字标语。

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后两次毁于大火,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更名为“天安门”。名称既包含皇帝是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内和,长治久安”的含义。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举行重大典仪的地方,天安门最隆重的典仪是“金凤颁诏”。凡遇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庆典,都需在此举行颁诏仪式。天安门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是中国古代城门中杰出的代表作。城楼殿宽九楹、进深五楹,寓意皇帝的“九五至尊”。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天安门从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天安门观礼台

天安门观礼台张开济设计,于1954年6月在原有两座砖木结构的临时性观礼台基础上改建的砖混结构的永久性观礼台,使用面积2470平方米,1959年根据观礼规模的需求,增建东西两座观礼台。

2004年重新翻建,共有建筑面积4008平方米,可以容纳一万余人观礼使用。新观礼台建筑和设计风格基本保持原貌,建筑高度、长度和颜色不变,但是结构、材料和综合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基础结构为大直径扩孔桩结构;主体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休息室、贵宾室和卫生间墙体采用构造配筋、防水涂料及外墙保温板新材料新工艺,无放射性、无污染,达到环保标准;整个建筑提高了抗压抗裂、保温保湿、隔音隔热、防火防雷击等现代化功能。

天安门华表

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汉白玉柱子,名为华表,又被称作“望柱”,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通高9.57米,直径0.98米,重20多吨。华表端庄秀丽、庄严肃穆,柱身雕刻云龙,柱体上方横插云板,云板上方为承露盘,承露盘上蹲立着名为“犼”的石质神兽。

天安门前华表上的一对石犼面向南方,名为“望君归”,意为盼望皇帝外出游玩不要久久不归,应快回宫料理国事;天安门后华表上的一对石犼面向北方,名为“望君出”,意为希望皇帝不要一直待在宫内享乐,应常到宫外了解百姓疾苦。

前石狮子

天安门前点缀性的两对石狮子,其特征是左雄右雌。其中桥头右侧石狮子的腹部,保存下来一块伤痕。关于伤痕有一个传说:明代时,有一位将领,叫李国祯,他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追击,被迫躲藏在石狮子的后面,当李自成发现了,举起宝剑就向他狠狠地刺去,其结果怎样呢使石狮子亦受到了误伤。还有一种传说,就是人们密切结合精神生活上的需要,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重大的历史事件相结合,加以神化,说北京天安门前的石狮子也活了,亦非常愤怒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奋起扑向敌人,在搏斗中,被敌人的刺刀所伤。

金水桥

金水桥,建于明永乐年间,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分内金水桥和外金水桥。内金水桥位于故宫太和门前广场内金水河上,系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外金水桥位于外金水河上,系七座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天安门前有外金水桥五座,正中间的名为御路桥,仅皇帝可以通行;御路桥两侧紧邻的名为王公桥,仅宗室亲王可通行;东西两端的为品级桥,供三品以上官员通行;在太庙和社稷坛大门外的外金水河上有两座石桥为公生桥,供四品以下官员等通行。

内外金水桥均已向世人开放,成为游客参观天安门、故宫、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的重要通道。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建筑平面呈山字形,总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四周有134根廊柱,于1958年10月正式动工,1959年9月建成,用时仅10个多月。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十大建筑”之首,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共商国是、国家举行国事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地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地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其前身可追溯至民国元年(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2003年根据中央决定,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负有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文化客厅。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系统完整,历史跨度巨大,材质形态多样,涉及甲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钱币、佛造像、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墓志、玺印、书画、雕塑、漆木家具、砖瓦石刻、珐琅器、玻璃器、丝织品、工艺品、老照片、民族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等。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位于天安门东侧,总面积19.7万平方米,有三道红墙环绕,戟门内三重大殿是中心建筑,黄琉璃瓦庑殿顶,巍峨雄伟,庄严肃穆。原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按照《周礼》“左祖右社”规制辟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辟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宫名,于1950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已成为劳动人民的“学校和乐园”,全国“示范工人文化宫”。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位于天安门西侧,占地面积23.8公顷,是一座具有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原为社稷坛,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按照《周礼》“左祖右社”规制辟建。社稷坛是皇帝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也是皇权王土和国家收成的象征。民国三年(1914年)在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的创意、主持下,将社稷坛辟为公园向社会开放,成为当时北京城内第一座公共园林,初称中央公园。民国十四年(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并在园内拜殿(今中山堂)停灵公祭,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园参加大型游园活动。中山公园园内有辽柏、社稷祭坛、中山堂保卫和平坊、兰亭碑亭、格言亭、蕙芳园、唐花坞等景观。

文化活动

综述

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天安门广场地区举办的国家庆典、外事迎宾、纪念等活动越来越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50、60、70周年大会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等都在这里举行。自2014年起,每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党中央都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升旗仪式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亲自按下电钮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公安纵队战士李元普等守卫在国旗下。

最初天安门广场日常的升旗仪式比较简单。当时电动旗杆下面的电机是归北京市供电局负责,在毛主席亲手升起第一面国旗之后,升降旗的任务就落在了供电局电工师傅的肩上。(一说1949年10月1日至1950年9月升旗仪式由北京公安纠察总队负责,而1950年的10月1日到1976年升旗仪式才由北京供电局负责)

1949年10月2日起至1951年9月30日,由北京市供电局职工陈宏年担负升降国旗的任务。

1951年国庆节起至1976年,由北京市供电局职工胡其俊担负升旗任务。当时,只是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时,才会在早晨把国旗升起,晚上降下。

1976年(一说1977年)5月1日,经报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天安门广场重要活动和节日升降国旗,改为每天升降国旗,并将升降国旗任务交由北京卫戍区某部担负。每天由一名战士肩扛国旗,一名战士护卫,走过金水桥,穿越长安街将国旗升起,等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再把国旗降下。但是当时他们得给机动车让行,升旗的场面也不够庄严。

1982年12月,由武警北京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担负升降国旗的任务,其组建国旗班,国旗升降仪式也开始规范起来,设计出一人擎旗、两人护旗的三人升旗仪式,统一着装,昂首挺胸,正步行进,并且让国旗和太阳同时升降。

1990年10月1日,《国旗法》颁布,要求升国旗时必须奏国歌,让升旗仪式更加庄严隆重。

1991年4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国旗班扩编为36名武警官兵组成的国旗护卫队。同年5月1日开始启用新的升旗仪式。新的仪式分为节日和平时两套方案。平日里,升旗时播放国歌录音。节日里,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或每月的1日、11日、21日,由60名军乐队员集体行进奏《歌唱祖国》乐曲,升旗时奏《义勇军进行曲》。

自2002年6月1日开始,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有所调整,每月担负1日、11日、21日大升旗的勤务改成每月1日进行大升旗,届时36名国旗护卫队员和62名武警军乐团队员将和以往大升旗一样,现场演奏三遍国歌。

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

2018年1日7时36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首次执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任务。新仪式在原升降国旗仪式基础上,相应增加阵容,编设部分新动作,创作号角音乐,力求庄重大气,彰显威武雄壮,充分展示新时代强国强军风采。

每月第一天升国旗按126人编队方案实施,其中护旗队员96人、礼兵30人,分别着14式陆海空军礼服。护旗队由前至后依次为国旗组3人、陆海空军分队长3人、陆海空军队员90人。队员90人编为6路15列行进队形,分准备、迎旗、护旗、升旗和返回5个步骤,全程10分钟。重大节日升国旗仪式,一般参照每月第一天升国旗方案执行,特殊情况根据任务需要增加编队人数、鸣放礼炮。平日升国旗由66人编成,国旗组3人,分队长3人,队员60人编为4路15列,分护旗、升旗和返回3个步骤,全程8分钟。

降国旗全年按66人编队方案实施,列队形式和行进动作与平日升旗仪式相同,不安排军乐团或录音伴奏。国旗哨分两种形式,升旗后由3名着陆海空军礼服仪仗队员徒手站立哨位;降旗后由2名着陆军常服仪仗队员徒手站立哨位。

与此前相比,新调整的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仪式主要呈现七大变化。

礼炮部队诞生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前身188师564团3营7连,武警北京总队九支队礼炮中队是中国唯一的一支礼炮部队,组建于1984年。礼炮中队自组建以来,先后圆满完成了建国35周年,40周年,45周年,50周年,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60、70周年,第十一届亚运会,第二十九届奥运会、2014上海亚信峰会跨区礼炮鸣放任务和七百余次迎宾鸣放礼炮任务。

历次大阅兵

悬挂画像

1949年2月12日,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时,毛泽东画像第一次悬挂在天安门城楼(免冠)。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正式开始悬挂毛泽东主席画像(戴八角帽),天安门广场摆放孙中山画像。此后,每逢重大节日天安门都要悬挂毛泽东画像。除毛泽东画像外,在建国初期,每次开政协大会,也会悬挂孙中山先生画像。

1956年以后,除在天安门城楼悬挂毛泽东主席画像外,逢重大节日或举行庆祝活动时,还要在天安门广场北端的东西两侧竖立革命导师画像。具体是:

“五一”国际劳动节:天安门城楼正中悬挂毛泽东主席画像,天安门广场东侧摆放马克思、恩格斯画像,广场西侧摆放列宁、斯大林画像。

“十一”国庆节:除保持“五一”劳动节模式外,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正中位置上,增加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画像,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画像相对。

以上挂像时间为节日前后一周,即:节前2天至节后5天。这一做法沿袭17年。

从1966年8月“文革”开始至今,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天天悬挂,只是每年国庆节前要更换一幅新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每年的“立秋”前后开始准备,到国庆节前几天换上一幅新绘制的毛泽东画像。“文革”期间,天安门城楼、端门城楼的南北门两面均天天悬挂毛泽东主席画像。

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还和“文革”前一样,节日期间,天安门广场东侧摆放马克思、恩格斯画像,广场西侧摆放列宁、斯大林画像。

“十一”国庆节也与以前一样,天安门广场东侧摆放马克思、恩格斯画像,广场西侧摆放列宁、斯大林画像。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增加摆放孙中山先生画像。

1971年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画像继续悬挂。其中也有一度在马、恩、列、斯画像的像座牌子上书写标语。到1975年“红海洋”降温时,天安门城楼北面和端门城楼南北两面的毛泽东主席画像撤了下来。

1980年7月30日,中央“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发布之后,中宣部办公厅于1980年8月16日下发“关于对外解释撤除天安门广场马、恩、列、斯像的措辞的通知”。依据上级的要求,8月25日天安门管理处组织人员撤除了天安门广场上马、恩、列、斯画像的像座。1980年9月国庆节前夕,天安门管理处又接到上级通知,要求广场挂像仍按以前惯例办理。据此,以后的几年里,每逢 “五一”“十一”天安门广场上继续竖立革命领袖画像。

1986年,根据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天安门广场只保留天安门城楼毛泽东画像,今后在必要的时候才摆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1989年4月,中央对节日礼仪活动进行改革。从此之后,“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期间,天安门广场只竖立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画像,不再竖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这背后既源于官方节日礼仪活动的规范,更源于海内外中华儿女对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爱国主义者、革命先行者的敬仰。

重要事件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天安门城楼上以宣统皇帝(溥仪)名义发布退位诏书。

民国八年(1919年)一月十八日,“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代表团合理要求遭到拒绝,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五月四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中国大学等13校代表,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爆发以学生为主体、得到全国工人、商界大力支持的反帝爱国运动。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18日,为反对八国通牒,数千学生和群众来到天安门召开国民大会,会后前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游行请愿。但在执政府门口,卫队朝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当日共造成47人死亡,200余人受伤或失踪。事后段政府还污蔑请愿者是“暴徒”。鲁迅在此背景下,写出《纪念刘和珍君》。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十二月九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实现抗日。

1949年2月12日,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天下午三时,典礼开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按动电钮,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接着举行盛大阅兵式。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人们在天安门广场欢呼庆祝。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发生。同月21日,为纪念地震中遇难同胞,天安门广场首次为普通民众降半旗。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燃放焰火《历史足迹》,沿着北京的中轴线,经过天安门广场等建筑,走向奥运会主会场。

2016年9月30日上午,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各界代表7万余人以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国旗高度

开国大典那天,要保证毛泽东主席一摁电钮就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国旗冉冉升起,关键在于要把旗杆修建好。根据整体设计要求,国旗旗杆高度应与天安门城楼最高点等高。经过测量,这个高度应为35米。

但北平城刚获得解放,要找旗杆材料很不容易。担任天安门广场整修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负责人林治远想到了自来水管。他赶到自来水公司,选了4根口径不一的自来水钢管,一节一节套起来并将它们焊接好。但是,4根焊接起来的自来水管子只有22.5米。自来水管只有四种型号,而两根口径等同的管子,按当时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焊接起来。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经认真研究之后,又向上级请示,最后同意旗杆按22.5米高度修建。这支旧旗杆直至1991年才退役,使用时长达42年之久。

1991年,天安门广场更换国旗杆,新旗杆含地下部分共32.6米,净高度为30米。当时更换旗杆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已使用42年的22.5米高旗杆确实有些老化;二是天安门广场以及长安街空间发生巨大变化,22.5米旗杆高度明显偏低,与广场空间不相称。

价值意义

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〇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天安门城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它庄严肃穆的形象是中国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安门广场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一次次要民主、争自由,反抗外国侵略和反动统治的斗争,更是共和国举行重大庆典、盛大集会和外事迎宾的神圣重地,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活动举办地和集会场所。

同时,从建筑学与城市设计学视角,天安门又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体系中极其重要的节点。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城正门,代表着明清时期建筑文化的最高水平。属于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

所获荣誉

1961年,天安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天安门广场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

交通路线

公交

市区乘坐公交1路、2路、10路、52路、59路、82路、90路、99路、120路、126路在“天安门东”下车即可。

市区乘坐公交2路、5路、120路、126路、专1线、专2环线在“天安门广场东”下车即可。

市区乘坐公交2路、5路、120路、126路、专1线、专2环线在“天安门广场西”下车即可。

市区乘坐公交5路、8路、17路、48路、59路、66路、67路、69路、71路、82路、93路、120路、126路、723路、729路、快速公交1线、特11路、特7路、专1路、专2环线在“前门”下车即可。

地铁

市区乘坐地铁1号线在“天安门东”站下车,A、D口出站。或乘坐地铁1号线在“天安门西”站下车,B、C口出站即可。市区乘坐地铁2号线在“前门”站下车,A、B、C口出站即可。

开放时间

05:00—22:00。

门票价格

免费。

注意事项

①请爱护文物和所有公共设施,请不要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不要进入草坪。

②请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节假日期间游客较多,请互相谦让。如遇景区拥堵,限制人数时,要充分理解,耐心等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