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

更新时间:2024-09-20 17:12

人民大会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

历史沿革

历史背景

早在延安时期,1945年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道:将来革命胜利了,一定要建一座能够容纳一万人开会的大礼堂,使党的领导人能够和群众一起共商国家大事。

1956年,中国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族人民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威信,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能直接听到党中央的声音。从此,便酝酿在北京建设一个大型的礼堂,以供党中央开会使用。

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北京城的改建问题时,更是明确提出了要在北京建万人大礼堂的设想。

1958年7月,北京市规划局派人专门去莫斯科考察,准备筹建一座能够容纳万人的礼堂。

1958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决定实现这个梦想。中共中央作出指示,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中央设想在北京建一批包括万人大礼堂在内的国庆重大建筑工程,这些重大建筑必须在1959年国庆节时投入使用。

方案设计

1958年9月7日,建筑师沈勃和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汪季琦商定了邀请各地专家的名单,经时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同意后,向16个省市发出了电报。

1958年9月8日,万里在中央电影院(现北京音乐厅)对在京的设计、施工单位的专家1000多人做了动员报告。分发了各项国庆工程的规划位置图及有关设计的简要资料。北京各设计单位组织技术尖子进行方案设计,当时参加方案设计的单位共有34个。

1958年9月10日晚间,各地被邀请的建筑专家就已到齐,9月15日,第一稿方案如期完成。9月20日,设计出的100多张图纸,在北京市规划局的五楼进行展出,同时组织各位专家前往参观座谈,提出修改意见,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第三稿方案的设计。三稿所提出的方案仍属老一套者居多,加之老专家们不好意思互提意见,所以设计方案进展不大。

1958年9月26日下午,刘仁、万里约全国文联主席周扬和文化部长钱俊瑞到市委审查三稿图纸、模型。大家看后认为,这些设计方案思想尚不够解放,需更广泛地发动群众进行创作。周总理得知这个情况后,指示发动群众的范围可以再广一些,可让青年人也参加到方案设计中来。

青年人有其自身的特点。经过和老专家坦率交换意见,评比以前所做的种种方案,大家各展所长,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第四稿方案,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当然对某些关键问题争论也很激烈,其中争论较多的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大会堂的位置是在天安门前正阳门部位,还是在天安门广场西侧;二是大会堂的高度是否可以超过天安门;三是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距离是350米还是400米;四是大会堂要不要大屋顶;五是纪念碑左右是摆两个建筑物还是摆四个。

大会堂设计方案作出四稿以后,北京市委召集市委领导开会讨论,并作出了如下几点决定:一是大会堂的位置选在广场西侧,包括宴会厅、会议室等辅助设施;二是大会堂的高度可以超过天安门,但要注意协调;三是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距离定为500米;四是纪念碑左右各摆一个建筑物;五是在形式上要尽量发挥大家的创造性,最后请周总理审定。

在讨论第五稿的过程中,又提出三个问题:一是大会堂正门中心是否正对着纪念碑的中心?二是宴会厅的位置在大会堂南边还是北边?三是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是否完全对称?北京市委答复:大会堂正门中心不要正对纪念碑;其余问题可发动建筑师们进一步研究。根据这个指示精神,又组织设计第六稿方案。

1958年10月6日,国庆工程设计总指挥部将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国家剧院的第六稿方案送到中南海总理办公室,请周恩来审定方案。周恩来听了汇报后,又认真地看了各个方案,然后指着北京建筑设计院的方案,用商量的口气说:“大会堂是不是这个方案比较好一些?”同时又指着一个设计有大屋顶的方案说:“这个可以作美术馆的建筑形式。”接着又说:“革命历史博物馆可以和大会堂基本对称,但建筑面积要小一些,做成一实一虚。”关于万人大会堂内部的形式,设计方案已有圆形、方形、六角形、扇形和椭圆形等几种形状。周恩来审视了一会儿又说:“大会堂要看得好,听得好,是不是可以采用这种形式?”说着,他用笔在纸上画了一个近似的马蹄形,又补充说:“你们研究一下,是不是这样好一些?”从中南海回来后,专家组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又做出了第七稿方案。1958年10月9日,当第七稿方案送交总理同意后,选取七稿中较有特点的八个方案,制成照片,向全国27个省及一些大城市进一步征求意见。

经过前7稿方案的探讨,专家组共做出84个平面图,189个立体图。之后又请清华大学、北京建筑设计院和北京市规划局分别组织少数有经验的建筑师,在发往全国的8个方案的基础上各做一个综合方案,以便最后提请总理审定。至此,外地来京参加国庆工程设计的专家陆续离京。1958年10月14日,周恩来审查了专家组送交的由清华大学、北京建筑设计院和北京市规划局设计的3套方案。周恩来首先详细地看了3套方案的平面图和立体图,同时,还反复查看了规划局的设计方案,从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并一再征求在场同志的意见,最后决定采用北京市规划局的设计方案。在经历了84个平面方案和189个立面方案后,大会堂最终采用大跨度、穹窿顶、无立柱结构,可满足一万人同时开会,并确保每个角度均可看到主席台。

1958年12月6日,北京市建筑学会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座谈大会堂建筑设计。专家提出了大会堂建筑中部设计不够突出、周围180根柱廊也显得太多等意见。

1958年12月底,中央政治局正式开会讨论国庆工程,一致同意天安门广场规划和这些工程的方案。

1959年1月6日,再次召开专家座谈会。1月20日,彭真主持召开座谈会,周总理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会议。会上梁思成介绍说,大会堂的建筑形式有“中而古”、“中而今”、“西而古”、“西而今”四种方案,最不好的是“西而古”。他还指出,原设计方案很像西洋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即“西而古”,不像中国的,应把“西而古”变为“中而今”。周总理要求把这些方案做成模型再作比较。在这次会上,总理再次强调:要古今中外,一切精华,皆为我用。

1959年2月23日至3月6日,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召开了全国专家审查会。57位著名建筑专家、美术家应邀出席会议。其中建筑专家34人,结构专家20人,美术家3人。会议重点审查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对大会堂建筑设计共提出558条意见,对其中22项重大问题形成一致意见。

建设历程

经过设计、勘探、施工和规划等部门的共同反复研究,确定了大会堂地基北侧沿元护城河南岸施工,以躲开这条人工河的松软基础。至于大会堂地基南缘,设想压金运粮河北岸进行施工,但由于没能全躲开,故在结构处理上比较费力。经过广大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整个基础的处理是成功的。从二十多年来的沉降观测结果来看,大会堂的地基沉降是比较小和比较稳定的,其数值都在安全允许范围之内。

在中央确定修建国庆工程后,除了设计、备料、施工问题之外,拆迁工作也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仅大会堂一项工程,用地面积即达13.73公顷,拆迁机关单位67处,房屋1823间;迁移居民684户,拆房2170间,共需拆迁房屋3993间。由于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大会堂地基上的房屋拆迁工作于1958年10月10日基本进行完毕。

1958年10月28日,人民大会堂破土动工。人民大会堂建设期间,先后有18个省、市、自治区选派了7000多名优秀工人和技术人员来京直接参加了工程建设;有23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家工厂克服各种困难,如期完成了订货;上万名建设人员昼夜苦干。人民大会堂工程建设汇集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优秀工人,参加施工的人数平均每天1.4万人,最高时人数曾达到3.5万人,每天参加义务劳动的更不计其数。大会堂建设中,曾有一段传为佳话的“柱廊搬家”的故事。大会堂主入口的廊柱浇筑完毕后,中部三开间柱距为9米,其余柱距均为7米,有人提出这不符合传统建筑明间、次间和梢间逐级变窄的规制。时任北京建院总建筑师张镈仔细考量了柱间尺寸,把中间两根柱子的外皮偏心外移稍许,就形成了中间柱距较宽、两侧柱距较小的格局,通过这样巧“搬家”,避免了大动干戈的结构返工。

1959年7月25日,大会堂验收委员会成立,随即对大会堂的各个部位进行了严格检查和验收,以确保安全投入使用。

1959年8月下旬,人民大会堂室内、室外工程陆续完工。

1959年9月9日,毛泽东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一同参观了即将竣工的大会堂。毛泽东了解到工程至今没有命名。毛泽东问:你们平时怎么叫呢?万里说:我们一般叫大会堂或人大会堂,有人提议叫人民宫。毛泽东说:“宫”嘛,有些封建。万里又说:还有人建议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堂。毛泽东思考了一下说:太长了。就叫“人民大会堂”吧,这座建筑有了自己的名字——人民大会堂。

1959年9月10日,胜利竣工、交付使用。

建筑格局

综述

人民大会堂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总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占地15公顷。主体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宴会厅和万人大礼堂的屋架及挑台为钢结构。建筑立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周围环列134根圆形廊柱。人民大会堂建筑最高四层,地下室标高与室外地面平齐,首层地面标高5.00米,二层13.50米,三层22.00米,四层30.50米,每层层高8.5米,中央最高部位46.5米。人民大会堂柱廊既非传统西洋古典建筑样式,也非传统中国建筑法式,而是独到的结合。人民大会堂的室内设计由全国著名的室内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倾心设计,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室内设计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人民大会堂由万人大礼堂、五千人宴会厅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楼三部分组成,整个建筑内有会议厅、休息厅、办公厅300多个。人民大会堂共分为一区、二区、三区三部分。

一区

一区位于人民大会堂北部,有宴会厅、迎宾厅、北大厅、东大厅、西大厅,北京、上海、台湾、河北、福建、新疆、山东、西藏等省厅。由北大门进入,经过门厅、过厅可入北大厅或两侧休息厅。北大厅长54米、宽48米,面积约2600平方米。通过北大厅,经迎宾厅63级大台阶,再分左右两路转北,可到达宴会厅。

二区

二区位于人民大会堂中部,有万人大礼堂、小礼堂、常委会议厅、大礼堂主席团贵宾118厅、新闻发布中心,以及湖南、四川、江苏、辽宁、广东、陕西、内蒙古、云南、青海、宁夏、甘肃、浙江、广西、吉林、海南、贵州、湖北、澳门、河南、重庆等省市厅。进东门入门厅、过厅,再向里是中央大厅。中央大厅的南北两侧是过厅和电梯厅、大楼梯、厕所等。通过电梯或楼梯可达三楼中央大厅和小礼堂。三楼中央大厅往西是万人大礼堂、内蒙厅、陕西厅,往北可到澳门厅,往南是小礼堂贵宾厅,往东是小礼堂。小礼堂长34米,宽26米,舞台宽26米,深15米,台口高7米、宽13米,礼堂的东侧还有4米宽的休息长廊。

三区

三区位于人民大会堂南部,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的地方。由南门进入,经门厅进到接待厅前厅,向北就是国家接待厅,东面为安徽厅,西面为香港厅,接待厅上部,为山西厅,南面二层以上为委员长办公室和工作人员办公室。三区通过连廊与二区相连接。

空间布局

中央大厅

中央大厅又名金色大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中部三楼,分为上下两层。改造之前称“三楼中央大厅”,层高14.5米,长76米、宽48米,面积3648平方米,既是万人大礼堂的休息厅,也是大会堂的中心枢纽,往南可直达内院或三区,通大楼梯可到会堂二层,往北可到一区,往西即到达万人大礼堂。2009年全国“两会”结束后,根据三楼中央大厅建成以来在建筑本身以及使用功能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际需要,经过一番重新规划设计后,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对其进行了彻底的装修改造。改造后的三楼中央大厅内有20根10多米高的朱漆巨柱,全部用金色祥云图案雕饰,撑起了富丽堂皇的天花藻井。厅内雕梁画栋,挑檐飞角,四壁生辉。穹顶上悬挂的5盏巨大的金色水晶大吊灯,绚丽灿烂、璀璨夺目,尽显尊贵和典雅。精美的艺术铜雕、奇妙的华彩玻璃和栩栩如生的石材雕刻,使整个大厅显得格外庄严、华贵、时尚、靓丽,尽显中国建筑的尊贵典雅和辉煌气派。

“金色大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中国最高规格新闻发布会的大厅,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闭幕后举行记者会的地方。

万人大礼堂

万人大礼堂由主席台和三层观众席构成,因有一万个席位而得名。会场两侧有湖南、四川两休息厅,主席台后是主席团休息厅118厅和江苏厅,主席台后地下室是化妆间。万人大礼堂面宽76米,进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万立方米。万人大礼堂呈扇形,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万人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主席台面宽32米,高达18米,像一个小会场,可设座席300~500个。观众席内的三层软席座椅,层层递升,坐在任何一个位置上均可看到主席台。三层观众席,共有9700多个席位。其中,第一层3693个,第二层3515个,第三层2518个。一层为代表席,每个席位上均装有可同时传译12种语言的译意风和电子表决器,每四个席位还有一个即席发言的扩音器,代表们可即席发言。第二、三层挑台的第一排同样装有扩音器,其余席位都有能听到一种语言的扩音小喇叭。屋顶和挑台下的灯光,能够把万人大礼堂的各个角落照得通明。万人大礼堂中的灯具整体风格庄重典雅、简洁明快。万人大礼堂的屋顶呈穹隆形,经过建筑大师的巧妙处理,穹顶与墙壁自然相接,融为一体,淡青色的装饰,似浩瀚无际的宇宙空间,形成“水天一色、浑然一体”之势。

万人大礼堂是举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等重要会议的地方。

迎宾厅

迎宾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北段二层的宴会厅南侧。从人民大会堂北门进入,经风门厅、过厅,穿过北大厅,沿着8米宽、5组62级的汉白玉大楼梯拾级而上,可到达迎宾厅。迎宾厅的地面装潢和陈设也非同一般。这里铺有一块宽17米、长23米、重3吨多的手工编织的纯羊毛提花地毯,它是人民大会堂里面积最大的一块地毯。这块花团锦簇、雍容华贵的地毯,与气势恢宏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把宽敞明亮的迎宾厅装点得更为喜庆祥和、温馨典雅。厅内陈设的两只由传统工艺制作的脱胎漆器大型花瓶,造型别致,做工考究,在山水国画和工艺地毯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尊贵雅致。

国家接待厅

国家接待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南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是各国新任驻华大使向中国国家主席呈递国书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贵宾的地方,于1960年5月启用,面积为550平方米,设计富有民族传统风格,顶部造型是沥粉贴金棋盘式藻井,悬挂4盏宫灯式水晶吊灯。四周墙壁饰织锦软包。国家接待厅的门厅摆放着绘制了铁画《迎客松》的中式屏风。厅内主墙镶嵌的主题画先后更换了四幅,分别是《井冈山风姿》《长江三峡图》《大河上下 浩浩长春》《万里长城图》。

国宾会谈厅

国宾会谈厅也称东大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北段一层东侧,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举行会谈的地方。同时,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举行重要会议和举办重要纪念活动的地方。国宾会谈厅的装修设计为典型的中式古典风格,整个大厅庄重典雅、恢宏气派。主厅顶部是三组巨大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沥粉贴金彩绘藻井,藻井内各装有一个硕大的水晶吸顶灯。国宾会谈厅配有南、北两个小厅。北小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来访国元首或政府首脑举行小范围会谈的地方。

宴会厅

宴会厅长102米,宽76米,平面呈“十”字袋形,厅高15.15米,面积约7000平方米。厅内南侧有主席台,其他三面有柱廊,东北、西北两侧为东西厨房。可以举行5000人的宴会或1万人的酒会。周围28根沥粉贴金廊柱,柱高11米,直径为1米。厅内东、西、北环绕宽敞的二层休息廊,奶黄色的墙壁和巨大的圆形廊柱装饰着沥粉贴金花饰。南面有供宾主讲话,和文艺演出用的主席台。宴会厅顶天花中央镶嵌着由水晶玻璃组成的吸顶大花灯,周围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点金石膏雕塑和棋盘式的彩色藻井。整个大厅金碧辉煌,是举行盛大国宴国庆招待会的地方。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区内院南侧,人民大会堂建成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曾经历几次搬家,2012年初搬今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商讨国家大事、立法等重要事务的会议场所。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呈圆形,长42.8米,宽35.5米,吊顶高10.8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会场中心区设有189个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席位,列席区设有290个席位,会场后区设有夹层,为记者席和旁听席。会议厅主席台墙面正中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穹顶中央镶嵌着一盏超大型组合华灯,华灯直径为16米,高1.2米,重量达7.2吨。这盏超大型组合华灯的中心是一颗用特殊有机材料制作的红色五角星,周围是56个用金色威尼斯玻璃制作的向日葵花瓣,表达了中国56个民族手拉手万众一心向前进的美好寓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布置得简洁大方、庄严隆重,厅内电子表决器、同步视频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

118厅

“118厅”位于万人大礼堂主席台的南侧,毗邻人民大会堂西南门,是毛泽东当年习惯使用的一个厅室。毛泽东生前常在这里办公和会见客人。长此以往,“118”厅就成为主要供国家领导人使用的厅室。“118厅”是人民大会堂内迄今为止唯一用原始门号命名的厅室。“118厅”面积不大,有大小四个房间。毛泽东在“118厅”办公时,厅里布置得很简单,没有任何奢侈的家具。厅内挂了四幅画,摆了一圈沙发。卧室里放一张床,床头摆了一张三屉桌,旁边还有一张不大的办公桌和一把椅子。另外两间分别是会客厅和餐厅。

各省大厅

河北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一层,紧邻国宾会谈厅,多用于国家级别的外事活动和重要会议,举行一般性的社会活动需要通过严格审批,是一个不对外开放参观的会议厅。整个设计运用了民族风格的传统表现形式和现代建筑装饰相结合的表现手段,使空间变化丰富,节奏感强。大厅顶部,中间五盏水晶吊灯和四周的间接光源虚实结合,交相辉映,既明快,又柔和。墙面护墙和筒子板选用了名贵木材花梨木。嵌以传统宝相花透雕,典雅华贵。地毯成色为浅驼色,配以牡丹花和唐蔓草的图案,与顶部水晶大吊灯相互呼应。

在河北厅的入口处立着一个中式屏风,屏风外侧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古色古香,韵味十足。内侧是两幅艺术精品,一幅是《和平昌盛图》,另一幅是《腾飞万里》。大厅东侧主墙面是宽9米、高3米的巨幅磨漆画《开放的河北》。大厅西侧大门两侧悬挂着明开夜合木雕装饰。左侧是革命圣地西柏坡,右侧是承德避昌山庄晚霞秀色。小厅正中墙面上悬挂着丝毛合织的金丝挂毯《河北大地》。小厅南北墙上装点着两组花梨木嵌铜木雕《古祥河北》。小厅东侧左右陈设两只高1.85米手工拉坯黑陶雕花瓶,中间陈列三尊观音大士汉白玉精品石雕。小顶部拱型藻井,辅以环形水晶灯饰,嵌包花梨木装饰线,形成明快、恬静的效果。

湖北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层。在整体设计上既突出了湖北的地方特色和楚文化风格,同时也反映出新的时代精神。其主题思想围绕“一楼(黄鹤楼)”、“一钟(汉化大型编钟)”、“一平湖(三峡大坝工程)”展开,同时配以楚文化的图案,图腾及纹饰以烘托气氛。

屏风上的《归鹤图》,为金丝镶嵌的磨漆画。在大厅北侧,陈设着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的大型编钟复制品。大厅南侧沥粉描金瓷板壁画《高峡出平湖》。东、西墙面分别悬挂四幅浮雕壁画:《李时珍采药图》《屈原赋离骚》《昭君出塞》《刘备回荆州》,以历史故事体现湖北的人杰地灵。湖北厅顶部中间大藻井保留三组镏金的大型荷花吊灯,四周彩绘二十个小藻井饰以二十个荷花吸顶灯,形成多单元的构成效果,以寓意湖北被称为“千湖之省,鱼米之乡”。地毯图案以楚文化的典型纹饰构成,给人以流畅的旋律,富有节奏感。深玫瑰红的色调使之显得稳重热烈。

北京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包括会议厅、休息厅、过厅、工作间、卫生间。总面积548平方米。其装饰设计突出了首都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特色。会议厅天花中间设计有4米直径园型水晶吸顶灯,由直径4公分的水晶球组成。灯周围设计了新式沥粉贴金彩画与木雕组成的八角形藻井,藻井周围由筒灯环抱。墙面上设计了大面积木雕。东侧主墙面镶嵌的大型毛绣挂毯《长城秋色》,描绘了金秋时节巍峨壮观的万里长城。西面大门两侧装饰巨型玉石挂屏,一为北京的历代建筑,以天安门为代表,有故宫、天坛、白塔等;一为北京的现代建筑,以人民大会堂为代表,有国贸中心,电视塔,亚运村等。

地面选用驼色纯毛地毯。配以圆形花团图案,取“天方地圆”之意。在大门入口处设有景泰蓝落地灯。在南北两侧入口处各立有一橼木制作罩亚光漆的大屏风,上面附有红色雕漆回面,内容是北京市市花(菊花和月季)和市树(国槐)。休息厅天花采用方形藻井,方形灯具。两侧墙面悬挂毛泽东诗词书书法作品;主墙面中间悬挂国画《梅花》,两旁多宝格陈列象牙雕、玉石雕等多种工艺品。

湖南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中段一层的万人大礼堂南侧,总面积近500平方米,装修风格庄重典雅,雄伟高大,具有殿堂气派。天花中央悬挂三盏直径3米的荷花大彩灯,取毛泽东“芙蓉国里尽朝晖”诗意。吊顶边沿为圆弧形,内藏暗灯槽,周边二级吊顶装有筒灯。厅内矗立的八根大柱子,采用湖南桃源县出产的木纹黄大理石镶砌,配以黑色花岗岩柱础,使之更具有民族特色。门页、门窗套、墙裙等木质部分均仿红木色调,墙面织物为暖灰色,窗帘幕为姜黄色,与木纹黄大理石柱及褐红色地毯构成和谐的暖色调,使厅内充满热烈、庄重的气氛。

南墙上悬挂着四个直径为1米的大瓷盘,上面四种花卉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厅内的大条案上分别陈列着九龙镀金瓷瓶,长颈花瓷瓶、天然菊花石石雕,喜鹊登梅瓷雕等。厅内陈设以湘绣、瓷器为主。北面正中墙面上镶嵌着宽8.2米、高3.5米的巨幅绒绣画《毛主席与各族人民在一起》,南面陈设着素瓷雕塑工艺品《毛泽东故居韶山》。东侧有双面绣屏《荷塘野鸭》。南侧大屏风上是湘绣《屏开花艳舞东风》。

上海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北段二层西侧,是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的厅室,总面积达550平方米,其装饰布置追求中西合壁。古今结合的风格,装饰符号主要突出上海市市花白玉兰的造型。大厅立面竖八根玉柱,顶面安装三十五盏玉兰灯具,地面铺设330平方米玉兰花型图案的地毯。作为上海开埠标记的沙船也是重要的装饰符号,从中可感受到东方大港历经百年的沧桑巨变。上海厅主要采用木、石结合的装饰材料和米白色、浅木纹色、驼色为主的暖色调,整体感觉热烈、庄重。工艺上较多地运用了仿青铜工艺的水晶玻璃进行点缀,两者的和谐结合,增强了精致华贵的气氛。

大厅的主题壁画《浦江两岸尽朝晖》,长8米、高3.05米,采用全新的工艺与材料,整幅画面由四十二万颗富有金属光泽的小颗粒拼嵌而成。大厅内二十四扇仿青铜大门的造型脱胎于外滩建筑群中部分图案设计,将西洋纹饰与中国传统纹样结合得自然妥贴。铜门花饰镶嵌水晶玻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大厅内东西两侧的两道屏风。内立面均以白玉兰树型进行艺术加工,由青铜和象牙白色木质材料雕刻、镶联而成。屏风外立面柚木色底板上各镶有十六幅贴金木雕图案。在大门正门左右两边,还分别有主题为春、夏、秋、冬的花卉透雕置于壁龛之中。小厅内以长卷绒绣《上海之夜》表现外滩宏伟华美的建筑群和流光溢彩的浦江倒影。

广东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面积495平方米。总体设计力求在质朴中见豪华。在前瞻中见传统,体现广东人民对时代的敏感性和对世界文化的兼容性。

大厅四周墙面和八根圆柱由微晶玻璃镶砌。顶棚中部为悬浮式吊顶,三盏水晶大吊灯上部饰有沥粉贴金彩绘,四周为方形小藻井,内置反光暗灯槽。厅内南墙在汉白玉的衬底上,镶嵌着锻铜浮雕壁画《龙舟竞渡》。灯影纹饰的中心部分以广东省府所在地的市花木棉花为主体形象。四周以波浪纹揭示广东地处沿海的特点。地毯设计力求把传统风格、广东特点及现代意念融会在一起。使之既有华丽、庄重的传统回美感,又具有新的时代气息。地毯上的图案均由木棉花及海浪波纹构成,展示了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人民奔腾向前的决心和气魄。

四川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一层,总面积495平方米,厅内布置以竹器和蜀绣为主,配合漆器和白银制品,显得和谐统一,别具风格。

厅内东侧是双面绣屏《芙蓉鲤鱼》,画面宽1.56米,高4.21米。南墙正中是巨幅蜀绣挂屏《大渡河泸定桥》,宽5.2米,高2.86米,反映了大渡河的波涛汹涌和泸定桥的险峻。两侧大幅国画分别是《峨眉山金顶云海》和《长江三峡》。西墙上悬挂着两幅大幅绣品:《国宝图》《珍宝图》。北墙上四个直径1.15米的白银挂盘:《万水千山》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之路;《江山如此多娇》展现了“天府之国”的大好河山;《丹凤朝阳》和《孔雀开屏》整体效果光耀夺目。西侧入口处摆设的是竹木镶嵌大屏风。共用三十三万块工艺料拼合,两面分别是用桂花木雕刻的《翠竹》和《喜鹊登梅》。厅内八根大柱子的外表,是用五种名贵木材排制的一万二千多块小花板镶候而成。

辽宁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总面积495平方米,整个厅室设计以浓郁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为基础,突出了强烈的时代感。通过粗壮有力、造型洗炼的八根金麻石大柱,简洁的米黄色大理石墙面,挺拔的门区,表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势。凝炼、大方的艺术手法,方圆结合的造型语言,也体现出辽宁人粗犷豪放的精神气质与北方厚重的工业感。天花棚面层次丰富的造型,强弱虚实掩映的灯光和三盏水晶大吊灯与地面表现海的红色龙纹地毯相呼应,烘托出厅内辉煌的气氛。厅内大柱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增加马蹄型柱帽,柱身刻有清式图案,大门两旁的半柱造型配有双层柱帽。东西两侧的主通道门上部榉木雕花半圆造型与中部浮雕汉白玉造型相衔接,刚柔相济。北侧门上部榉木雕花半圆造型与下部三块雕花岫玉造型相呼应。收放有序。大门岫玉拉手与木睢花相配合,整体浮雕造型以清式图案为基础,以如意云气为母体,让人感受到独特的民族风情。

东墙壁画《昌盛图》,以红色大漆为基调。上部飞舞的金风,象征辽宁更加辉煌的未来。西侧屏风正面是漆板铜嵌间《盛京颂》,展现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沈阳故宫大政殿的风貌。左右的图案暗示了辽宁的地理方位特征(西为山区,东为渤海)。画面上方飞腾的仙鹤象征古老的城市正奔向新的时代。屏风背面是铸铜浮雕《龙啸雄风图》,寓意辽宁将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安徽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一层,建筑面积640平方米,整体设计庄重、朴素,突出了渊远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迎门的屏风上是大型磨漆画《梦笔生花》,朱红色的漆屏上用贝片镶嵌出黄山的奇特景观。屏风北面在柚木底板上镌刻着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咏黄山诗一首。大厅的主墙面是一幅宽13.15米、高4.2米的铁画《黄山天下奇》。该画山石结构严谨,松树造型生动,整体气势恢宏,再现了黄山奇观。南墙上为大型紫铜浮雕壁画《文房四宝图》。宽8米,高4.2米,以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安徽传统“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生产制造过程。该画以白色大理石衬底,锻铜制作,古铜色泽,浮雕造型,极具古拙遒劲的风格。西墙大门两侧,为两幅宽2.86米、高2.24米的黄杨木浮雕,分别表现安徽省工农业建设的新貌。

浙江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其总体设计以浙江悠久的人文历史与秀丽的江南景色为主,融河姆渡文化、古越文化和民俗文化以及西湖山水、人文景观下一体。厅内平顶采用典型的河姆渡纹样作为浮雕图案,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在槽灯、吸顶简灯柔和的光线照耀下,形成群星拱月,日月同辉的景象。

厅内南侧墙上一幅宽12米、高4米的大型主题画《西湖天下景》。入口处的三联式玻璃雕刻屏风《新竹》,宽4.7米,高1.7米,着意体现江南春色。厅内北侧的条案上,陈设有浙江的工艺珍品:木雕《龙舟》,长2.33米,高1.4米,宽0.59米,浓缩了《三国演义》刘备招亲故事中的二百三十八个人物;《哥弟混合梅瓶》,是运用古代哥窑、弟窑两种工艺制作的龙泉青瓷中不可多得的瓷艺精品;竹编《九狮图》,造型优美,工艺十分精细。在厅内和门厅的墙上,还挂有分别以河姆渡纹样和花为图案的六幅木雕壁挂和一件木雕小品《争春》等,均极具地方特色。厅内铺设特大手工羊毛地毯,长23.2米,宽12.6米,以碧水荷花为图案。

江苏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一层,在装饰上以清谈雅致为基调,吸收江南园林建筑手法,再采用具有江苏特色的工艺品作为大厅的环境装饰,显示了浓郁的江南地域风格。

大厅的顶部以江苏园林特有的花格漏窗的构成形式作为素材,与“人”字顶相结合,使之清爽透气,在方格形的藻井中央悬挂了三盏具有东方色彩的镀金水晶吊灯,顶面的四周采用了回光立体造型槽、反射光灯带和筒灯,使整个大厅既明亮又温和。大厅的墙面由半方柱形木装饰分割,使整个大厅浑然一体。大厅的墙面、门、窗、木柱上的雕饰都结合花格漏窗、回廊挂落等几何形构成,使之与顶部相呼应。主墙面居中的大型磨漆壁画《虎踞龙盘今胜昔》,反映了著名古城南京的建设新貌。壁画两侧采用花格漏窗的形式装饰,与大厅的江南水乡气氛融为一体。两边配以书法条屏,镶嵌着以大理石雕刻的行书诗篇: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张继的《枫桥夜泊》。在主门进口处设有一座苏绣屏风,是一代宗师陈之佛先生的《松龄鹤寿图》。作品运用中国苏绣工艺中的双面三异绣的下法,物象外貌轮廓正反一样,但异色、异样、异针,工艺精巧。屏风的边套和底座为红木制成。地毯为湖蓝色,以突出江苏太湖之水的特征,体现了以雅静为归的设计思想。

福建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一层。大厅墙面用金黄色阻燃纺织品装饰,与金线花纹窗帘。浅色樱桃木墙裙、驼色地毯,金色提花丝质面料沙发等色彩相谐,形成暖色的主色调,加之大厅南墙三盏壁武水晶宫灯和顶部柔和的槽灯,嵌入式直射灯的光彩效果,使厅内显得金碧辉煌,富丽典雅。

大厅主墙上幅宽10米,高4米的巨幅漆画《武夷之春》,其画幅之大堪称福建漆艺史之最。画面描绘了福建武夷山大王峰,玉女峰等主要景色。北墙面宽11.32米,高4.1米的以米色大理石嵌镀金铜条和钻石花为衬底的大型寿山石浮雕《锦绣八闽》,巧妙地利用福建特有的寿山石的天然形状和色彩,把取材于福建全省九个地、市的景观,装饰在花岗岩构成的立体衬座上,加之飞鸟、海浪、游鱼的点缀,展示了福建的锦绣风光。大厅入口内两侧墙面镶嵌着两幅2.6米x2.6米的大型软木画,一幅为《土楼奇观》,把世界民居建筑一朵奇葩的福建永定县不同风格的土楼荟萃于画面之中;另一幅《鼓浪风光》,则把享有“海上花园”美称的厦门鼓浪屿秀丽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软木画是福建独特的工艺品,它与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共誉为福建榕城工艺品之“三宝”。大厅的屏凤用脱胎漆工艺精制而成,两面的大型漆画《凌波仙子》和《桔映闽江》,分别表现了福建水仙花“意态修然欲出尘”的神韵和闽江两岸桔艳霞红竞争辉的景象。

1963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台湾厅搬入现址,期间经过两次装修。2002年“两会”期间,陈贵州等13位台湾籍人大代表联名建议重新装修台湾厅,议案很快被有关方面采纳。在多方征求大陆台胞意见后开始动工,到2003年1月30日全部装修完工。

台湾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一层,总面积548平方米。厅内设计把闽南传统建筑特色与现代建筑艺术相融合,色彩上以蓝色为基本色调,用浅蓝色凹凸暗花阻燃纺织品装饰墙面,配以兰紫色窗帘和高山族艺术图案的蔚蓝色地毯,象征着宝岛镶嵌在碧海之中的特殊地理环境。

大厅天花吊顶为“日、月”组成的藻井,四周灯光槽下配以多彩的垂花吊柱,寓意“日月同辉”。大厅西面主墙上一幅宽8.7米、高3.7米的大型漆画《双潭映月》,描绘了台湾日月潭美丽的夜色。东墙上的圆形漆画《嫘女》、《蝶姬》,把在福建和台湾广为流传的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予以艺术地再现。南墙和北墙上各挂着两幅2.2米x2.8米的漆画。南墙上的《妈祖情缘》,塑造了闽、台以及东南沿海人民尊为神的渔家女妈祖的形象。《高山风情》则表现了高山族人的风韵。北墙上的《银襄玉山》和《雾漫清泉》,分别表现了台湾最高山——玉山的巍峨挺拔,和台湾最大的瀑布——蛟龙瀑布那千米飞泻、云雾缭绕的景观。大厅内南、北两侧出入口各摆放着一座蝴蝶状的大型屏风,寓意台湾是世界著名的“蝴蝶王国”。两座屏风用福建的脱胎漆工艺精制而成:《宝岛蝶情》描绘了都美丽的彩蝶伴着月光翩翩起舞;《幽谷浮馨》用秀丽山水景色衬托出闽、台特有的各种兰花的多彩多姿;《宝岛晨光》以蕉林沐浴着晨曦为主画面,加之黄鹂鸟和高山族色彩的独木舟的点缀,翠光荡漾,动静相宜;《林幽雉欢》则把台湾独有的珍禽监色帝雉在槟榔树下悠然觅食的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香港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南段一层西侧,于1997年5月8日建成。该厅室在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之日,即1997年7月1日被正式命名为香港厅。在人民大会堂设立香港厅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标志之一。香港厅分主会议厅和多功能厅两个部分,另有小休息厅、室外花园等配套设施,体现了香港地区文化多元的特点。这个厅室的总建筑面积为1728平方米,屋顶花园为818平方米,是人民大会堂内以行政区划命名的面积最大的厅室。

主会议厅正门土雕刻着紫荆花图案,迎面是一樘长7米、高3.4米的由花梨木和石材结合制作的大屏风。屏风正面以海蓝色大理石为背景,镶嵌着用中国传统木雕贴金箔工艺精心制作的江泽民题词“执行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繁荣稳定”。两侧是表现中华灿烂文明的木浮雕《华夏颂》。屏风背面是巨幅彩墨画《荷塘香远》,反映了亲缘团聚的祥和景象,寓意炎黄子孙同根相连、源远流长。 主会议厅的面积为700多平方米,厅内墙面和地板以西班牙浅米黄大理石镶贴,顶部悬挂着由奥地利水晶石组装的大吊灯和环形灯,给人以典雅华贵的印象。主墙面正中是一幅宽8.6米、高3.6米的巨幅绒绣壁画《维多利亚港夜景》。 多功能厅的面积为674平方米,厅内北面的影壁上是一幅反映香港百年沧桑的铜制浮雕,画面记录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150多年的沉重历史。南面墙壁上的抽象壁画,表达了香港和内地同心同德、共创美好明天的祝愿。屋顶中央的吸顶灯,以光点、光晕、光线的多重组合,变幻出宇宙苍穹般的神奇效果,象征香港回归祖国后多姿多彩的美好前景。

澳门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北侧,是为迎接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增设的。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人民大会堂内的澳门厅正式被命名。澳门厅的室内设计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王炜钰教授主持,并于1995年12月全面装修完毕。设计师采用中西结合的设计理念,运用室内设计形、光、色、质的构成规律,通过多层次的变化和空间序列上的组织,取得了端庄典雅、简洁大方、充满时代气息的整体效果,堪称现代室内设计作品的典范。

澳门厅由会议厅和四季厅两部分组成。早先是一个四通八达的电梯厅、一间普通的办公室和一个室外平台,设计条件十分苛刻。改造后,原来的办公室变成一个会议厅,原电梯厅被改造成若干个方向不同的过厅。椭圆形的会议厅与过厅之间用凹凸造型的壁龛虛拟分隔,这样就组成一个面积约500平方米的会议厅。厅内装饰布置吸收了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手法,布局起伏错落,陈设简洁明快。拱形门廊是用大理石建造的,极富北欧风情。主墙面有幅绒绣壁画《濠江景色》,描绘的是澳门岛景色,有蓝天白云和宁静的海水,海天一色、华彩闪烁。画中建筑错落有致,场面气势恢宏,同装嵌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的绒绣壁画《维多利亚港夜景》异曲同工、交相辉映。东墙上镶嵌着一幅由红色和牙白色木雕组成的抽象壁画,反映太阳光芒普照万物的景象,表达人们对光明和温暖的追求。

澳门厅总面积为1300平方米,两个大厅是一中一西的建筑风格,各自独立,互为景致,成为一个相互交融的整体,既体现了澳门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又寓意着澳门回归祖国后践行“一国两制” 的宏伟构想。澳门厅是人民大会堂里唯一个具有显著中西方建筑风格的厅室。

云南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民族大团结是其装饰风格中鲜明隽永的主题。大厅的主墙,在大面积浅绛色大理石墙面上镶嵌有民族交融、团结奋斗的历史画卷。中心的圆形铜雕描绘了各民族欢歌劲舞的场面,其核心的火焰闪动欲出,象征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大厅入口处的大屏风寓意深邃,以名贵花梨木透雕云南业热带雨林典型动植物造型作框,嵌以披毯挂铃的大尺度镀铜双象,既点明云南是“大象王国”,又对宾客致以吉祥如意的祝愿。大厅的发光天花以孔雀翎眼作图案,绿色的地毯上用彩线编织着孔雀开屏的图案。大厅和厅的北墙上分别镶嵌有《版纳晨曦》和《石林春晓》。画面表现了云南神奇美丽的自然最观和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门厅的墙壁上装饰着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西汉早中期文物复制品镂花铜饰《二豹噬猪》、《豹狼争鹿》、《三鱼鹰》、铜盘饰《双人舞》。设计者在吸取云南多民族传统建筑处理手法的基础上,对厅内大面积墙面作了创新处理,每一个墙面单元上部为微弧嵌线凸出的块体,中部晶莹的大理石面上饰以名花造型的壁灯。全厅以木、石为主要材料,将建筑和造型艺术紧密结合起来,质朴自然中蕴含着稳定的典雅感。重点部位饰以铜质雕塑和饰品,除象征云南享有“有色金属王国”美称外,也给大厅增添了高贵的气氛。

新疆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一层。总体设计着眼于运用现代技术和传统技艺相结合的手法,力图将大会堂原有整体风格和新疆传统建筑风格交融在一起。大厅墙面采用了传统建筑材料,以白色石膏花饰为主,点缀以蓝色镜片底和汉白玉墙裙花边;小厅墙面则以木本色装修为主,点缀以石膏壁龛装饰、汉白玉墙裙花边。

大厅吊顶设计以浅蓝色石膏花纹板为背景,中间嵌以三组藻井,每组藻井中又有互相叠落镶有槽灯的三个层次。四角点缀有贴金石膏花装饰,烘托出中心灯饰。小厅吊灯设计为传统的雕花木梁装饰,加以光棚衬托,和墙面浑然一体。大厅迎面是一座木制屏风,形状似维吾尔族传统托盘。屏风正面镶有表现维吾尔族手鼓舞的和田玉浮雕。屏风的背面是表现新疆天池风光的艺术壁毯。屏风两侧墙上镶嵌有两幅现代铜质浮雕,表现了新疆是国家的石油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大厅另一端墙上悬挂着一幅长12.6米,高4.5米题为《天山颂》的大型艺术壁毯。壁毯的正上方是天山冰峰,冰峰下是覆盖着松林的山峦和牛羊遍地的草原。左上角描绘有克孜尔千佛洞石窟壁画中多姿多彩的飞天形象,其下方是处在“丝绸之路”旅途中的驮队。挂毯正中是新疆各族人民沉醉于欢快、悠扬的唢呐和手鼓声中翩翩起舞的画面,充分反映了新疆各民族安定团结、欣欣向荣的生活景象。地毯是大厅最大的装饰,长26.5米,宽16.5米,织有构图完整、色泽鲜艳的民族艺术图案。

山东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层。山东厅的装饰设计,充分体现了山东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征,即“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即泰山。大厅的主墙面上宽17米、高4米的巨幅丙烯壁画,描绘了泰山的雄伟气势。

“一水”。即山东所具有的3000公里海岸线,以及黄河和济南的泉水。迎门的屏风上镶嵌者大幅绒绣画《东海日出》,描绘了蓬菜胜境:一轮红日从海平线冉冉升起,与碧色的海涛、白色的浪花相映成趣,构成了壮阔绚丽的景象。大门两侧是以沿海风光为题材的贝雕画:一为沿海港口的繁忙景象,一为黄河三角洲油田的建设新貌。“一圣人”,即孔子。大厅北墙上的壁画,表现了孔子所倡导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该壁画以古铜浮雕制作,风格古雅。休息厅南北墙上分别悬挂着刺绣《墨牡丹》和发绣书法作品《天香》。

江西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其装饰设计以具有江西特色的瓷艺为主,结合磨漆、木雕、铜饰等工艺手段,运用光、色、质的构成,表现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革命摇篮,今朝新貌”的主题。

顶部为菱形构架反光天棚,安装有三组直径2.8米、高1.6米的大型水晶吊灯。墙面以米色为基调。东墙正中悬挂一方1.5米见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青铜印章。两侧陈列着高为3.25米的双耳宝灵瓷樽,显示了瓷都景德镇的精湛瓷艺。南北墙面各有一幅宽5.58米、高3.4米的大型磨漆画。南面是《巍巍井冈》,表现了中国革命摇篮井风山的雄伟气势。北面是《鄱湖匡庐》,描绘了鄱阳湖、庐山、长江及九江大桥的一派凤光。西墙上用瓷板画和木雕结合成一组壁画,通过“大京九”江西段沿途七处重点景观,展现了江西省经济建设全面发展的新貌。这七处重点景观是:庐山含鄱口朝阳、最德镇瓷业发展,湖口石钟山秋色、南昌滕王阁晨曦、赣州八景台章贡两水交会、井冈山人民欢庆“京九”通车、红都瑞金郁郁葱葱。地面为浅驼色纯毛地毯。上面以井冈山杜鹏花图案装饰,与形式新额的红色沙发相配套,构成一个稳重的基面,寓意江西这块红色土地今朝山花更烂漫,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天津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其室内墙面全部采用白橼木作护壁,顶部中间悬挂大型组合水晶灯。地面铺以天津市市花月季花为图案的的簇绒地毯。

大厅入口处摆放一座俯视船型的紫铜浮雕屏风,正面是《都市繁荣》画面,由漕运、天后宫、天津老城民宅和长城组成。屏风背面是《变迁》,以四个重叠的贝壳构成抽象图形,以及两侧的四道贝壳堤和三岔河口,标志天津陆地的形成。大厅:主墙面是一幅宽17.4米,高4.5米的巨幅壁毯。画面为天津海河晨光。大厅南墙镶嵌着木浮雕《未来》,以点、线、面构成化学分子结构和人物造型,象征对科学的追求和探索,创造世界的未来。大厅西面大门两侧墙面镶嵌着叠层岩浮雕《万卷史》和《生命起源》。石材选用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叠层岩。小厅西墙术浮雕《奋飞》,画面由十八只奋飞的海燕和升起的太阳组成,象征天津十八个区、县携手并肩共同奋飞。

重庆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四层。其特色是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现代化的材料对重庆传统建筑特色进行抽象的再现。并将巴渝文化艺术品、地方革命传统遗址的典型形象融人其中。整体风格庄重、典雅、辉煌、明快。

过厅是整个空间序列的开端,在两厅交接处作悬空式穿斗隔墙洞门,使空间相互渗透,彼此延伸,使人不自觉地进入了第二个空间——三峡厅。该空间利用高大的发光穹顶,使之具有室外效果,相对地面作广场式现代图案,以表现都市化的环境特征。穹顶刻花图案用牡丹花和山茶花象征中央与地方肝胆相照、息息相连的关系。议政厅用中轴线对称布局使之更为庄重。用穿斗吊脚楼、斜墙堡坎变形为两侧墙的悬空柱,用传统的穿梁变形作天棚,穿梁处做成双反光灯槽。天棚中央上升处做“长江后浪推前浪”造型的条形波浪式吸顶水晶灯。给人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感觉。主墙选用了最能代表重庆特点的大幅山城夜景,用法国古典式编织挂毯的形式来表现。与主墙相对处是宽8米的议政厅正门,迎门设置一座大屏风。屏风采用石材,辅以少量木材,迎门一面是重庆人民大礼堂造型图案,厅内一面是三峡夔门风景油画。地毯图案为牡丹花、山茶花、黄桷树。休息厅以适用性为主,墙面挂有《红岩》艺术挂毯。三个厅墙而上反复出现的“山”字形装饰符号突出了重庆的山城特色。

陕西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层。总体设计上突出反映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在色彩上用米黄色大理石墙面、立柱与米灰色古典图案地毯融合一体,形成厅室的主色调。厅室顶部金色大面积灯饰与环墙40余米长的金色铜浮雕,加之八根性子上的金色装饰和窗间金色仿古落地灯交相辉映。使厅内显得金碧辉煌。

大厅西门入口处悬挂的丙烯画《黄帝陵》,长6米,高2.5米。厅内三面墙上环绕悬挂的大型黄铜镂空浮雕《从历史走向未来》,长42米,高14米,是国内在室内使用硬质金属材料制作的大型壁饰之一。厅内西边隔断上悬挂的大型秦绣壁画《唐乐舞》,长8米,高3米,是国内首次采用绘画与刺绣相结合方法制作的。画面上三十六名唐代舞伎轻歌曼舞,再现了唐代长安的清平盛世,隐喻今天三秦大地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派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的景象。厅内惟一的陈设品为秦铜车马仿制品,是仿照1980年秦始皇陵区发掘出的两乘彩绘铜车马第二乘原型制作的,尺寸为原铜车马的二分之一。

内蒙古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层。在设计布局上采用轴线对称和空间穿插的手法,八根意大利金花米黄大理石柱将整个厅划分为柱内围合和栏外空间的两部分。蒙藏式锻铜浮雕柱饰,米黄大理石墙面,与大型浮雕壁画,纯毛艺术壁毯,木雕屏风,锻铜挂盘,桔黄色皮沙发等色彩协调,浑然一体。

大厅顶部造型。运用了内蒙古传统吉祥图案雕饰,中央划分成三个八角形藻井,内嵌巨型奥地利水晶镀金灯具。穹窿四周采用柚木镂空雕刻,组成双层复合式天花。厅内东墙上悬挂着一幅纯毛艺术壁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表现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建设幸福新生活的繁荣景象和浓郁的草原风情。南墙上三组大型锻铜浮雕装饰《团结.吉祥.奋进》,采用写实与装饰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草原儿女勇敢奔放,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北墙上四枚锻铜浮雕《蒙古族妇女头饰》,表现了勤旁、善良、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妇女的形象和悠久的民族服饰文化。大厅南侧入口处的屏风采用上等柚木雕刻而成,整体轮廓为草原雄鹰。正面《鹰舞图》,取材于蒙古摔跤舞,作品中央的太阳及雄鹰与夸张的人物造型由几条哈达联结起来,营造出一个欢快、祥和的氛围。背面《八骏图》,取材于蒙古族古老的传说,采用传统的云纹图案将八匹飞奔的骏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画面富有动感。

广西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层。大面积的橡木墙身饰面和吊顶边板,是民族建筑构造的展现;少量的柚木雕饰图案装点其上,得传统工艺手法的精要。漫射照明的光源,使整个厅堂光影交错,弥漫着一片金色的晨光。以壮族织锦图案组织结构为蓝本的吊顶,中部由四个六角形藻井、八个三角形藻井组成。藻井内双凤纹样用柚木透雕工艺制作,周边六十二盏银杯金边筒灯配合条型浮雕花板为天面边饰。

地面为手工打结工艺纯羊毛地毯。周边是瑶、苗、侗等织锦纹样的组合。主题壁画《漓江秀色》,把有代表性的桂林名山组织在同一个画面上。六块铜质浮雕墙饰,分别名为《壮族情韵》《苗家笙歌》《瑶民姿彩》《侗女银饰》《山乡风物》《村寨猎装》。以广西少数民族饰物为素材,并以名为“原野”图案的粗纺墙布作衬底。屏风以四个风凰透雕造型构成屏座,六面铜鼓组成两组一大两小的屏心。中央大铜鼓直径达1.60米,与现存广西博物馆的世界最大的铜鼓相当。“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南珠”指的就是西合浦珍珠。工艺摆件《珍珠帆》点珠成帆,雕木为浪,嵌玉成船。

西藏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层。厅内设计采用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西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壮丽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勤劳勇敢的西藏人民。

大厅东墙的壁画《欢乐的藏历年》描绘了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各族群众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共度藏厉新年的情景。大市南墙三幅画分别展示了世界屋脊上最大湖泊之一纳木湖、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藏东牧区小景草原风光。大厅北墙三幅画分别描绘了西藏的江南-原始森林,拉萨的古建筑物龙王潭和滔滔的雅鲁藏布江。大厅西墙二幅画:其一为《雅古节》(即物资交流会);其二为《望果节》(即庆丰收之意)。休息室有“唐嘎”画四幅:南墙《五世达赖朝见元世祖忽必烈》,象征着西藏从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西墙南侧《朗莎姑娘》,刻画了西藏民间传说中一位为争取婚姻自主同残酷的农奴制作斗争的姑娘;西墙北侧《汤东杰布》,描绘了西藏古代的一位工匠大师;北墙《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描绘了一代英主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百年好合的形象。休息室平顶图案是《龙风呈祥》。四角为彩云飞凤,灯花为双龙盘珠,中部为“五妙玉”图案,由仙桃、海螺,长笛、六弦琴、哈达等组成,表示吉祥如意。

小厅北墙上大型紫铜浮雕壁画《大禹治水》,歌颂了先民们同大自然作斗争的力量、智慧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壁画的衬底采用河南南阳“松香黄”大理石,石材上的天然纹理犹如黄河河床,将人物造型烘托得更加饱满、有力。小厅东西墙分别悬桂着唐三彩釉陶画《莲花灯》和《笙》,反映了古代中原乐舞的形象。河南厅大小两厅的厅内墙面织锦、屏风和地毯上图案,均采自出土文物上的纹饰,展示了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孕育出来的绚丽多彩的中国优秀传统艺术。

吉林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层,其设计以中国民族传统装饰样式为基础,试图通过对自然生命形态与民族生活习俗的表现来反映吉林地域文化的特色。

黑龙江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其设计思想是通过环境艺术,来讴歌世代生活在黑土地上并为之繁荣昌盛而勤劳奋斗的汉、满、蒙、达斡尔、鄂温克、赫哲等各族人民及壮美、富饶的龙江风光。

大厅西侧墙面的大型丙烯壁画《龙江风情》是其主题壁画。它以人物为主,以景为辅,情景交融,既表现了传统的民族风情,也表现了现代生活,既表现了黑龙江的自然风貌,也表现了黑龙江特有的动植物资源。厅内南北两面墙上,分别悬挂着四幅反映黑龙江四大资源的巨幅版画《麦海飘香》《林海涛声》《油海新姿》和《煤海夜色》,每张版画画心尺寸为1.7米x1.7米。套色版画也是北大荒特有的艺术形式。厅内陈设的两只用核桃心制作的大瓶,高1.95米,直径0.7米,也是黑龙汇特有的工艺品。在天棚、墙裙、地毯以及门饰上反复出现的雪花图案,突出了黑龙江的地域特色。

黑龙江薄木镶嵌画主要用花曲柳、水曲柳、梭木、榆树等片材,利用其天然形成的纹理、颜色制成。代表作《松花江畔》,宽3米、高1.8米,用了10多种木材、5000多块薄木片嵌成,江水、草木、云天等,刻画秀美,意厚情浓,现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黑龙江厅。

甘肃大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甘肃是敦煌艺术的故乡,所以内设计以敦煌壁画中常用的浅赭、浅黄、石绿为主色调,充满和谐、温暖的情调。厅内所有墙饰、门饰、灯饰、挂镜线的装饰图案,均取材于敦煌壁画和彩陶的纹样。顶部的吸顶灯和槽灯放射出柔和的光芒。天花为方格的组合,具有庄重之感。北墙面有铜浮雕壁画《敦煌》,采用现代装饰构图的处理手法,为古老的敦煌艺术赋予了时代感。南墙有漆艺画《天下雄关》,表现了嘉峪关的宏伟气势和悠久的丝绸之路。

甘肃小厅位于人民大会堂南部一层。与大厅比起来,小厅则突出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造型,设计师调动不同的手段,以不同的风格,在不同的部位刻画了令人神思遐想的飞天,呈现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绚丽景象。厅内吊顶将民族风格的藻井与现代气息的水晶灯具融为一体,层次丰富。在豪华水晶吊灯的周围,以沥粉贴金传统手法描绘了散花飞天的形象。她们面容端庄,姿态舒展,仿佛凭天衣的羽动而自由飞翔,并撒下古祥的花雨。东西两墙上悬挂着甘肃传统的天水雕漆画屏《敦煌飞天图》和《百花争妍》,各高3.25米,宽5.96米,采用天然生漆和玉石、螺蚌、以石刻镶嵌雕漆工艺制作。北面大门上是一组木雕飞天图,发挥了木材天然纹理和本色的朴拙特色,甘肃厅内陈设的家具是天水雕漆产品。

贵州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三层,其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贵州地方特色和庄重、大方、淡雅、明快的总体风格。

东侧主墙面以黄果树大瀑布为题材的提花纯羊毛布依挂毯为主要装饰,集中体现贵州以山、水、洞“三奇”著称的高原喀斯特风光。西侧摆放着以遵义会议会址为题材的硬木雕刻屏风。南北两侧墙面分别装饰着以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牛角头饰挂件为题材的汉白玉浮雕。顶棚中心部镌刻贵州省行政区域轮廓线纹,吊桂着贵州杜鹏花造型的水晶组合灯具。四周有八十六只灯饰,寓意贵州的八十六个县市群星闪耀,形成群灿烂的高原明珠。贵州厅墙面以亚光漆木本色的硬实木为“基本单元”,变形组合成空间的主旋律。其设计内涵是:下部“山”字形浮雕墙裙面上嵌有体现贵州以农业经济为上的装饰符号,寓意贵州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山地经济的基本省情;上部以山地民居吊脚楼为题材的变形符号,寓意世居于这片高原山地上的各族人民。墙面上各种牛头形、鱼形、山形装饰符号及民族花纹装饰线脚的采用以及窗帘、沙发面料的图案,都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在西侧木睢壁画两旁,矗立着两个大型漆器花瓶。

海南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在整体建筑中既保持了庄严肃穆的特点,又给人以开阔、自然的感受。整个厅室装饰设计既表现出海南椰风、海韵和阳光的独特自然风光,又表现出海南特区年轻、现代的风貌,是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与时代脉搏的完美结合。

以《椰风》和《海韵》为题的汉白玉浮雕,八根大理石柱上宽大的椰树树叶飞拱造型与点缀的金属装饰纹样,表现了海南迷人的自然风光;以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鹿回头”为题材的铜雕,表现了海南淳厚的人文渊源。中央三盏大吊灯皆为铜质结构外镀24K金。中心大吊灯直径达3.2米,为大会堂各省会议厅中吊灯直径最大的一盏。飞拱中所含灯饰,寓意累累硕果。藻井内珊湖玻璃片与百余盏长柄灯相间排列,形成一组大型灯群,表现灿烂的阳光,寓意海南辉煌的前景。大门、暖气罩和回风口所用木饰以及室内家具,沙滩色花纹地毯,皆以海南热带植物枝叶变形构成,人工雕琢编织制作面成,造型自然典雅,同整个厅室风格浑然一体,使空间色彩的搭配更加简洁明快。

青海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共设计主题在于表现青海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青海各族人民奋发开拓的精神风貌。大厅的顶部是蓝天、湖光相映的天棚及六边形盐晶体吊顶。南墙是象征江河源头的毛织挂毯,东墙足凝结着各族建筑特点的木浮雕,西墙是象征柴达木聚宝盆的铜浮雕,北墙是大型挂毯《青海湖》。地面是草色的地毯。东侧矗立着玉石雕《牦牛》。

挂毯《江河源》以长江、黄河的发源地青海为背景,把长江、黄河两条象征中国的江河浓缩在一幅画面上。挂毯《青海湖》,运用抽象的艺术手法,把湖光山色、草原牛羊、翱翔的群鸟以及彩练长虹错落有致地描绘于一体。《河湟景韵》木浮雕,艺术地展现了青海的人文景观。左面为各具特色的清真寺,依次为:西宁东关请真大寺、化隆清真大寺和循化街子清真寺。右面为日月山的日亭和月亭,互助县的鼓楼、乐都的瞿昙寺。整幅作品把凝聚着青海各族人民智慧的著名建筑通过菩提树和祥云融为一体,并以飞翔的仙鹤相连贯。铜雕《柴达木盆地》以采盐船为主体,表现了青海柴达木盆地是即将进入大规模开发的聚宝盆。石雕《牦牛》是采用祁连山墨玉石雕刻而成。

宁夏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厅内陈设色调谈雅,气氛和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北墙上的巨幅油彩画《回族风情》,表现了回族人民愉快劳动,喜庆丰收的田园情调。南墙上的巨幅油彩画《沙漠绿洲》,反映了昔日荒无人烟的大沙漠经过宁夏人民的辛勤治理,如今已经成为一片绿洲。东墙上悬挂着用贺兰石雕刻的毛泽东气势磅礴的词《清平乐.六盘山》。西墙上是瓯塑作品《丰收时节》,表现宁夏妇女怀着丰收的喜悦,采摘宁夏特产枸杞子的情景。西墙下陈设着木雕《回汉团结》,表现了汉族和回族两位老人在放牧时遇到一起,亲切问候和倒水给对方喝的情景,鱼水情深,趣味盎然,反映了宁夏各民族间淳朴友善的民风。在宁夏厅内,条案上还分别陈列着木雕宝塔、木雕水果、陶瓷鹿、铁制羔羊及景泰蓝花瓶等工艺珍品。宁夏厅的整体布局既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又显示出西北高原的地域特点。

山西厅位于人民大会堂二层。其装饰设计尽显山西省古朴的文化特色。

北墙石刻大壁画《三晋列岫》亦名“大山魂”,高5米,宽9米,它将山西境内南北东西五座大山用艺术手法有机地组合在一幅壁画之中。南墙上的浮雕壁画为《关圣图》,刻画了中国历史上的武圣关公的形象。东墙上是玉石镶嵌画《黄河壶口》,表现了山西吉县境内黄河壶口的独特景观。西墙工艺壁挂《永乐仙伎图》。取材于山西永乐宫壁画,描绘了吕洞宾得道成仙后群仙祝贺的盛况。厅内还陈设了两件汉白玉雕刻名作《矿工的儿子》和《农家女儿》。大厅顶部制作了6米见方的藻井,深井内有一直径3.3米的菊花大浮雕,四周配以卷草纹图案的浮雕带和彩绘,使整个顶部显得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山西省花菊花作为主线贯穿于山西厅内各部分。

化学厅

塑料厅是1959年兴建人民大会堂一并修建,1987年化工部重新装修,并改名为化学厅。

化学厅是人民大会堂内唯一由国家部委承担装饰工作的厅室。建堂之初,领导人们认为,应以最代表“现代化”的东西命名一个厅。于是,“塑料厅”应运而生,厅内装饰也完全是塑料制品。后来,塑料厅演进更名为化学厅,现已成为反映中国化工成就的专用厅。

建筑特色

人民大会堂建筑风格吸取了古今中外建筑之精华,并具有民族风格。

第一,大会堂吸取了古今中外建筑之精华。大会堂的总体造型为现代建筑形式,但在建筑装饰上吸取了许多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建筑物周围的柱廊借鉴了古今中外庄重建筑的常用手法,并取其精华,在比例和部位上加以发展;屋檐和台基也运用了中外处理庄严建筑的手法,去掉古建筑压抑、沉重的封建成分,而代之以简洁和明快;建筑的底部采用类似于我国传统须弥座式的拍高平台,赋予了建筑振人心魄的巨大体量,衬托出其高大磅礴的气势。

第二,大会堂的建筑形式体现了“以人为主,物为人用”的建筑思想。如大会堂的台阶设计采用加宽、多设台级的方法,是考虑到了建筑物的“平易近人”,使人们在感到建筑物雄伟庄严的同时,又感到它的亲切平和;又如大会堂的外墙选用明朗的淡黄色,也是为摆脱古老建筑暗红色的压抑感。

第三,大会堂的建筑形式实现了与天安门广场的协调。这从三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大会堂的主体高度为46.5米,略高于天安门(33.7米)和人民英雄纪念碑(37.93米)。但由于天安门位居正中,大会堂与革命历史博物馆分列广场两侧,以及大会堂与天安门之间相隔200米,大会堂的高度并不显赫,从而保持了古老的天安门在广场上的地位。同时,由于大会堂及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天际线都在40米上下,使人无论站在金水桥前或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南,都可同时看到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两个建筑,而站在广场中心也不会被两大建筑的高度阻挡视野。二是大会堂的屋顶采用平顶,没采用“大屋顶”,其用意是与天安门和故宫的建筑形式相区别,但在建筑艺术上又保持与天安门的和谐。如大会堂屋顶的挑檐、重台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天安门产生内在联系;大会堂及革命历史博物馆外墙以亮色为主,黄绿相间的琉璃檐头,淡黄色的墙面和微红色的花岗石台基,和天安门的黄瓦、红墙、白玉石柱栏杆产生了协调对比。三是大会堂与革命历史博物馆相对称。两建筑造型相似,体量相当。大会堂的体量略大于革命历史博物馆;两建筑的底部都采用传统须弥座式的拍高平台,长度都为300多米,高度都在40米上下,建筑物的檐部线条平直微翘,建筑轮廓简洁而有起伏;大会堂的实廊、圆柱与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空廊、方柱形成“一实一虚”“一圆一方”,两建筑分列广场西东两侧,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使广场显得严整,朴素,庄重大方。

主要活动

自1959年建成,人民大会堂即成为人民行使权利、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和象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在人民大会堂为国计民生建言献策。两会开闭幕式、政府工作报告、总理答记者问、代表审议,委员大会发言等等。

1969年4月1日,人民大会堂第一次成为党代会主会场。自中共九大起,历次党代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1980年8月,邓小平3天之内在人民大会堂两次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采访。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时任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会谈。两年后的1984年12月19日,经过中英双方两年22轮慎重和耐心的谈判,由于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的决策,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终于在人民大会堂签订。1987年4月13日,中国和葡萄牙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正式签署仪式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隆重举行。

从1993年起,全国两会期间总理记者招待会常态化、制度化,通常安排在金色大厅举行。

保护开发

保护措施

2001年8月3日,人民大会堂上悬挂过42年的巨大木制国徽,并开始更换为崭新钢结构(金箔)国徽。

2007年12月19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文物局将人民大会堂建筑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

2016年9月29日,人民大会堂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开发利用

1958年建成初,每周一到两次的对外开放日,但到文革期间群众性开放已中断。

1978年12月底,有中央领导人提议,大会堂在不进行重大活动时,向各界群众开放,以密切党和广大群众的联系,体现党拨乱反正的决心。

1979年1月27日晚,中断了15年的首都群众春节联欢晚会再度在大会堂举行,邓颖超代表党中央宣布:人民大会堂将重新向各界群众开放。同年3月10日,大会堂东门外的警戒铁栏杆被全部拆除;7月15日,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会堂及部分大厅正式对外开放。人民大会堂的商业化,也正是从那时候破冰。当时到大会堂参观将收取两角钱的门票;在万人大礼堂“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幅画前,也特意开设了两个摄影点,收费拍照。不久后一些小范围的演出或电影也陆续开放。

在1980年代,大会堂年财政支出每年约为几百万元,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于是大会堂管理局向“中办”递交了一份“五年改革设想”,希望试行部分企业化管理,保证逐年减少行政经费,力争5年内达到自给。当时的中办主任马上批复:同意。

从1984年起,人民大会堂和部分行政机关,开始试行部分企业化管理。

到1986年,大会堂的行政经费完全实现自给自足。

到1991年,大会堂经营总收入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2000万元。

1990年4月创办了自己的经济实体——人民大会堂综合服务开发中心。在大会堂诸多改革措施后,资金来源充裕了,反过来有了更多精力和财力,花大力气进行自身维护和设施升级上。

自20世纪70年代末人民大会堂重新向公众开放后,国家部委、行业协会、国企、外企、民营企业……越来越多的商业化活动“进驻”人民大会堂。除了多家出版社在此举办新书发布会,文艺演出、公司年会等多种类型的活动都曾在这里出现。大会堂已经开放租用的大厅有北京厅、甘肃厅、河南厅、重庆厅、浙江厅、湖北厅、香港厅、澳门厅、新闻发布厅、小礼堂等。“财大气粗”的企业一般会选择金色大厅、中央大厅,省钱的可以选择省厅。“面积不同,可供租用价位也不同,普通的省厅一天是12万到15万之间。”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人民大会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

票务信息

门票价格:30元,学生票15元。

参观提示

1、凭有效证件购票,按顺序从东门入场。

2、请勿带包,(大会堂南门东侧设有存包处) 严禁携带枪支弹药、危险品。

3、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

4、遇有大型政治活动及人代会、政协会、党代会等停止参观。

交通信息

地铁: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地铁2号线前门站位置。

公交:乘坐1、2、5、8、9、10、17、20、22、37、44、48、52、59、66、67、69、71、82、90、99、120、126、201、203、205、209、210、212、301、337、608、626、646、673、690、692、723、728、729、901快、特2、特4、特7、特11、专1线、专2线、快速公交1号线,天安门西下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