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线仓鼠

更新时间:2023-07-10 12:34

黑线仓鼠是啮齿目仓鼠科仓鼠属哺乳动物,俗名花背仓鼠、背纹仓鼠。体型肥胖,尾甚短;吻钝,耳圆;眼大呈黑色;口腔内有颊囊。背部黄褐色或灰褐色,体背中央有一条黑色纵纹,清晰程度不一。寿命一般为2-3年。

形态特征

外形

黑线仓鼠体型小,外表肥壮,粗短,成体体重一般为20~35克。成体体长80~120毫米。头较圆,吻短钝。耳短圆,具白色毛边,耳长约14~17毫米。尾极短小,约为体长1/4,略长于后足。后足短小,长14~18毫米。口腔内有发达的颊囊,长约20毫米。雌鼠乳头4对,胸部2对,鼠蹊部2对。

毛色

背部毛色因地区不同变化较大,如黑龙江为棕红色,陕北西部为黄灰色,北京为黄褐色,背中线从头顶到尾基部有一暗色纵纹。颏部、胸部、腹部、四肢内侧、足背和尾腹毛均为白色或灰白色。背腹部毛色间的界限明显。幼体有较浓的灰色调,较老的个体则具有较多的黄褐色凋。

头骨

头骨轮廓较平直,脑颅圆形,颅全长约25毫米,颧骨纤细,颧弓不甚外凸,左右两颧弓近平行。颧弓的前缘几近垂直。鼻骨较窄,前端略膨大,后部凹,在颌骨鼻突之间形成一条不太深的凹陷。顶间骨宽而短,其宽度约为长度的3倍。顶骨前外角前伸于额骨后部的两侧,形成一个明显的尖形突起。眶上嵴不明显。听泡形大而高耸。上颌骨在眶下孔前方有一个方形小突起。

牙齿

门齿孔狭长。末端达第1上臼齿的前缘。上臼齿列较短,远短于齿隙之长度。颅顶弯拱;顶骨前部最高;鼻骨狭长,其后端为前颌骨后端所超出;左右额骨后缘呈弧形;脑盒宽并呈圆形。左右上颊齿列向前略为分歧。腭骨后缘呈弧形,中间无小尖突。上门齿细长。第1枚上臼齿大,第2、第3枚渐小。第1上臼齿有3对齿突;第2上臼齿有2对齿突;第3上臼齿有4个齿突,排列不甚规则,而且后方2个极小。下颌齿隙长度与臼齿齿列长度几乎相等,但短于上颌齿隙。

生活习性

活动

黑线仓鼠为夜行鼠类,除秋季储粮季节,白天一般不出洞活动。黎明前、黄昏后活动频繁,一般以19~21时活动最为频繁。夏、秋季节在遇阴雨来临之前,黑线仓鼠提前出洞觅食,捕获率比正常高。黑线仓鼠以颊囊搬运食物入洞,其活动距离一般不超过200米,巢区范围多在22.5亩以内,最大不超过75亩,雌鼠的活动范围小于雄鼠。黑线仓鼠夏季也储存少量麦粒等,秋季储粮分散于多个储藏室。

食性

主要吃农作物种子。解剖32只黑线仓鼠颊囊,主要是黄豆、绿豆、小麦、花生及草籽、甲虫,以农作物种子为主,出现频率占100%,而草籽出现频率为15.6%,甲虫类出现频率仅占3.1%。而董谦等(1966)报道,旅大地区黑线仓鼠颊囊中草籽出现频率占65.35%,农作物种子仅占25.99%。而王岐山(1962)解剖11只合肥地区的鼠胃;其中有山芋、面粉、豆饼、麦粒、菜籽、糠粒等,说明有部份个体在冬季迁入住宅,以人的食物为食,并有喜食油料作物的倾向。以上说明黑线仓鼠由于地区和环境的不同,食物成分亦有所改变。

巢穴

黑线仓鼠洞穴多建筑在干燥的农田、田埂、坟地、荒地等处,每个洞系有2~3个洞口,洞口直径多在2.5~3厘米左右,洞口光而圆,洞口无盗出的粪土。洞口入洞后垂直向下约10~15厘米,然后斜行向下。洞道全长约2~3米。洞内有仓库1~2个,还有窝室。仓库内存粮多为0.5~1公斤。窝室为碗状,直径多在10×10厘米,窝室距地面深多在0.5~1米。赵肯堂等(1979)报道的内蒙古黑线仓鼠窝室最深可达距地面2.5米左右,这可能与气温有关。

生长繁殖

黑线仓鼠无冬眠现象。一般在8周龄时性成熟,最适应繁殖年龄是12周龄。发情周期是3~7天(平均4.5天)。发情周期可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休期。发情前期持续半天左右,阴门粘膜呈粉红色或红色,湿润而松弛,易拔开,此期雌、雄鼠愿意接近,雌鼠往往围绕着雄鼠转。发情期阴门进一步充血,呈暗红色,阴蒂呈深红色或紫红色,此期雌鼠活动频率,常常翘尾,很容易交配。雌鼠发情期一般出现在黄昏,如果人工控制光照,变黑暗后2~3小时即可发情。发情后期雌鼠的阴门和阴蒂充血、肿胀很快消失,雌鼠不再翘尾,雌、雄经常发生咬架。间休期阴道口略微开口或封闭,阴门变枯燥、苍白,此期雌鼠变得很凶。黄昏至晚10时进行交配受孕率高。

黑线仓鼠的妊娠期为20~21天,平均20天14小时。哺乳期21天。产仔雌雄比例为47.4:52.6。初生仔鼠重1.5~2.5克,成年鼠达30~40克,初生仔数无毛、闭眼,3~4日龄长被毛。7日龄全身蒙上被毛,10~14日龄睁眼、有听觉。1月龄雄鼠睾丸从腹腔降至阴囊。黑线仓鼠寿命为2~2.5年。

黑线仓鼠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繁殖特征,春、夏季繁殖,冬季停止。每年3~4月和8~9月出现两个繁殖高峰。每年繁殖3~5胎,每胎平均4~9只幼仔,但以6只居多。第一次繁殖高峰产的鼠大部分当年参与繁殖,后期出生的鼠越冬后才参与繁殖。

栖息环境

黑线仓鼠主要栖息在野外,其洞穴多建在高出水面的田埂、沟沿和垅背上。栖息环境十分广泛,尤喜栖息在沙质土壤中。遍及草原、山地、平原农田、疏林等都有,主要将洞穴造在沟渠,路旁,田埂,井台,土坡,坟堆等地势较高的干燥环境。一般不迁入农家,多活动于耕地内和路旁、荒滩地等处。

分布范围

在中国的分布也见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中国以外见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朝鲜北部、蒙古。

保护级别

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亚种分化

(亚种分化参考资料来源)

危害

黑线仓鼠系农业主要害鼠。每只鼠一年可以损耗粮食约2kg。繁殖能力极强,并有大量贮藏粮食的习性,因之被它们糟蹋的粮食极多,有时也盗食播人土壤中的种子,咬食禾苗。对农作物害处极大。黑线仓鼠还是流行性肝炎及蜱传性斑疹伤寒病原体的自然传播者,20世纪40年代初于中国内蒙古首次自黑线仓鼠中检出鼠疫菌。又相继在吉林、河北等地多处的黑线仓鼠中发现可自然感染鼠疫。

防治措施

化学灭鼠

(1)灭鼠剂。芳基重氮硫尿、毒鼠磷、溴代毒磷、磷化锌等。灭鼠剂使用方法:①毒饵。配制毒饵必须尽量新鲜,灭鼠剂要合格,不含影响适口性杂质,严格按配方要求,浓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质量,调拌要均匀。毒饵有附加剂、引诱剂、增效剂、防腐剂、黏着剂和警戒剂等。②毒水。不仅节省粮食,而且安全。③将毒粉撒在鼠洞口和鼠道上,当鼠类走过时,毒粉沾在爪和腹毛上,通过修饰行为将毒粉带进口腔吞下中毒。

(2)化学绝育剂。甾体激素类、非甾体化合物、带有乙撑亚胺和甲黄酸酯基因的烷基化制剂等。用于灭鼠较化学灭鼠剂安全。但其作用非常缓慢,且尚有的化学绝育剂适口性差。

(3)熏蒸剂。氰化氢、磷化氢、氯化苦、溴甲烷、二氧化硫、二硫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环氧乙烷,民间使用的烟剂等。

(4)驱鼠剂。福美双、灭草隆、三硝基苯、三丁基氯化锡。

(5)中草药灭鼠。白头翁、苦参、苍耳、狼毒等。

生物灭鼠

(1)利用鼠的天敌灭鼠。

(2)利用病原微生物灭鼠。如依萨琴柯氏菌(S.decurnanicidum)等。

器械灭鼠

捕鼠夹、木板夹、铁板夹、钢弓夹、环形夹、捕鼠笼、捕鼠箭、挤弓捕鼠、套具捕鼠、吊套捕鼠、捕鼠钩、电子捕鼠器捕鼠、黏鼠法、碗扣法、盆扣法、吊桶、压鼠法、陷鼠法。鼠夹和弓形夹等捕鼠工具以及挖洞和灌饲等方法均有效。在春、秋两季也可以选用磷化锌、亚砷酸等毒饵诱杀,氯化苦、磷化铝、磷化钙及灭鼠烟炮等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