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

更新时间:2023-10-07 17:52

《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是莫扎特作曲的协奏曲。

简介

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一般指莫扎特的K.364。那是一部奇特而少见的作品,它是莫扎特为小提琴和中提琴写的协奏曲,不过它与一般的协奏曲不同,它既是交响曲也是协奏曲(Sinfoniaconcertante),因为交响部分在一些段落是独立的,它并非担任协奏的角色。

创作背景

莫扎特的一生除了七岁以前的年头和25岁以后定居维也纳的十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途中度过的。漫长的旅行主要有三次,每次都持续两三年,其它还有一些短期旅行,每次也有三四个月。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热衷于带领一家四口人游历欧洲,他认为一个音乐家应该遍游天下,可以开眼界,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展示才华,寻求宫廷庇护,以为生计。莫扎特几乎是在旅行中成长起来的,他留下的六百多部作品中的将近一半也是在旅途中完成的,《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K.297b)就是在1778年的旅途中写的。

1777年9月的一天,21岁的莫扎特在母亲的陪同下离开萨尔茨堡,开始了又一次长途旅行。此时的莫扎特在音乐上渐趋成熟,萨尔茨堡市民对音乐平庸的趣味和主教的压制使老莫扎特觉得本地不适合莫扎特成长,他打发儿子再次出行,外出寻找机会。此行的目的地是法国的巴黎。

莫扎特9月启程,直到第二年四月才到巴黎,不算太遥远的路程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其间只在慕尼黑和奥格斯堡稍做停留,其它的时间都消磨在曼海姆了。是什么使莫扎特在曼海姆滞留了长达五个多月的时间呢?所有莫扎特的传记里都有详细的记载,是音乐、友谊和爱情把他留在了曼海姆。

莫扎特不是第一次到曼海姆了,在此之前老莫扎特曾几次带他来过这里,因为这里有著名的曼海姆乐队,这是当时欧洲最负盛名的乐队。曼海姆的统治者是特奥多尔选帝侯,他是一位有知识、懂艺术的贵族,提倡艺术,赞助各类艺术,尤其是音乐。曼海姆乐队的乐师们来自欧洲各国,都是优秀的音乐家,这里还聚集着一批优秀的作曲家。曼海姆音乐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展现理性和知性,表现心灵与情感。曼海姆乐团是世界上首创乐队渐强渐弱奏法的乐队,这个新鲜的大幅度力度对比的做法使音乐的表现力大大加强。曼海姆乐队配置最为齐全,所有的管乐器在这里都已找到固定位置,这支乐队是第一个使用单簧管的。莫扎特听了曼海姆乐队之后在给父亲的信里对乐队的音色称羡不已,他尤其对单簧管感兴趣,后来他为单簧管写的五重奏、三重奏和协奏曲都成了经典之作。

在曼海姆乐队里,管乐器不再只用来填充和声的声部,而是经常担当起主旋律的歌手。各种管乐器都在乐队里有独奏的机会,使每件乐器的个性大为增强,配器法也随之丰富了。曼海姆的音乐在欧洲处于音乐革新的前沿,形成了对欧洲音乐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曼海姆乐派,有人甚至认为曼海姆乐派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先声。曼海姆乐队里有一位首席长笛手,名叫温德林,是莫扎特一家的好朋友,十三年前莫扎特第一次来曼海姆时就已结识他。莫扎特此番旧地重游,又与温德林重叙旧好。温德林比莫扎特年长得多,当莫扎特还是个满地乱跑的小孩子的时候,温德林已经是首席长笛了。温德林对莫扎特像一位温厚长者,给客居中的莫扎特不少照应,莫扎特经常出入温德林家,每天的午餐几乎都在温德林家候了。莫扎特为了筹措去巴黎的费用,必须设法搞钱,温德林为他寻找机会,介绍作曲委托人,莫扎特在曼海姆写的两部长笛协奏曲和三部长笛四重奏就是由温德林作阀,为一位荷兰人写的。也许正是由于同温德林的友谊,才使莫扎特改变了对长笛这件乐器的冷淡,写出了几部经典的长笛协奏曲。

温德林思想自由开放,曼海姆乐队里不少乐师喜欢与他交往,是他家里的座上客,莫扎特与这些人也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正是出于同这些人的友谊,莫扎特才连着写了两部管乐独奏组与乐队的交响协奏曲,这两部交响协奏曲都是E大调,独奏的管乐器组略有不同,这里谈到的一首是为长笛、双簧管、大管、圆号这四件乐器写的。

莫扎特除了与曼海姆的音乐家们结下友谊之外,走动得最勤的就是韦柏的家庭了。韦柏从事的仅仅是与音乐有关的工作而已,他是宫廷歌剧院的记谱员,一个音乐圈里的末等角色,一个可怜的小人物。莫扎特频频出入韦柏的家庭当然不是与韦柏讨论抄谱工作,韦柏膝下有四位妙龄少女,其中第二位小姐阿洛西亚不仅生得美貌动人,还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她在歌剧院里唱女高音。莫扎特对阿洛西亚一见钟情,为她写咏叹调,还计划着与韦柏全家去意大利旅行,许诺要为阿洛西亚写意大利歌剧,让她用华丽的女高音征服歌剧之乡。此时的莫扎特完全堕入了情网。

老家的父亲得知这个消息在信里大发脾气,他连连写信,催促莫扎特马上动身去巴黎,他知道,莫扎特在音乐上还只是刚刚踏入大门,远没有成熟,荒唐的生活会把一个天才毁掉,他要求儿子“到伟人中间去寻找自己的位置”。莫扎特起初对父亲的信置之不理,一直拖延了两三个月,才动身去巴黎。

在去巴黎之前,莫扎特与曼海姆乐队的朋友们相约,一起参加五月巴黎的圣灵音乐会,并开始为几位管乐手构思交响协奏曲,这几位乐手是长笛温德林、双簧管拉姆、巴松管里特、圆号庞托。莫扎特为这部协奏曲付出了很大劳动,音乐美妙动人,四位独奏家与莫扎特一起切磋,他们都迷上了这部作品,期待在巴黎获得成功。

在巴黎,为了赶上圣灵音乐会的演出,莫扎特以最快的速度赶写总谱,四位独奏者也如约前来。但是,莫名其妙的事发生了,临近演出之前,协奏曲的总谱不见了,音乐会总监面对莫扎特的质问,一会儿推说是拿去让人抄分谱了,一会儿又推说是找不到了,莫扎特明知乐谱是被压下了,也没有办法。曼海姆来的几位乐师可不像年轻的莫扎特那么容易搪塞,他们当面骂音乐会总监“无耻”。如此这般,莫扎特刚刚走向成熟期的最优秀作品就此不知去向,直到莫扎特死后七十多年,乐谱才被重新发现。根据专家们的鉴定,这份谱子就是莫扎特的原作,曾经有人对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因素提出疑问,认为不是莫扎特那个时代的产物,但是大多数莫扎特专家还是认为它是真的。

乐曲信息

交响协奏曲(SinfoniaConcertante)是一种盛行于巴洛克晚期,特别为巴黎、伦敦、曼海姆地区所偏好的协奏曲类型,它可以说是巴洛克大协奏曲(ConcertoGrosso:乐团与独奏群组相抗衡的协奏类型)、独奏协奏曲(SoloConcerto)、以及当时小编制交响曲结合下的形式,也可说是当时风潮所至而形成的协奏曲型态。交响协奏曲之所以发展成巴黎的时尚音乐类型,主要在于交响协奏曲能迎合巴黎听众的喜好,除了在音乐风格上采以嬉游曲的愉悦精神,两位或更多独奏者技巧的展现与丰富旋律线间彼此的唱和,都是促成交响协奏曲兴起的要素。

然而真正将交响协奏曲带入高度艺术境界的却是莫扎特,而其后又影响了贝多芬创作三重协奏曲与勃拉姆斯创作的大小提琴双协奏曲。莫扎特最重要的两首交响协奏曲K.364(forViolin&Viola)、K.365(fortwoPianos)都是1779年莫扎特自巴黎返回萨尔兹堡后所写,不难推测巴黎之行对莫扎特交响协奏曲创作上的影响,不过在音乐内容上,莫扎特并没有因袭当时交响协奏曲所时兴的娱乐性质,相反地莫扎特赋予了这类型的作品更高艺术成就,同时也作了一些演奏效果上不同的尝试 首先在这首编号K.364给小提琴、中提琴及管弦乐团的交响协奏曲中,莫扎特提升了乐团部分在乐曲中的地位,它不再像是巴洛克的大协奏曲般仅是与独奏群抗衡的群体合奏效果,或在独奏协奏曲中扮演衬托的角色,莫扎特让管弦乐部分独立出来,并使其在音乐表现上更为深刻;另外为了使音响更为丰富,莫扎特更细分中提琴为两个声部 而针对独奏乐器的部分莫扎特也有很特殊的尝试,他让中、小提琴以音乐对话的方式来表现,这在他K.365两架钢琴协奏曲中也有相同的尝试,透过这样的对唱方式,独奏乐器间的音乐互动性提升,也加深了音乐的整体性。此外莫扎特为了音响、音色上的需要,他让独奏的中提琴先将定弦全部调高半音,再以D大调拉奏这个降E大调的协奏曲,这是一种特别的尝试,但是演奏者多不再采用这种方式演奏,而是直接拉奏降E大调。此外在这首协奏曲中莫扎特还亲自写下了装饰奏的部分,使得音乐的呈现更为完整。

《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介乎于交响曲和协奏曲之间,四件独奏管乐器与乐队展开竟奏,很像是巴罗克时期的大协奏曲。全曲共分三个乐章,是传统的快慢快结构,其中慢乐章的抒情方式是典型的莫扎特风格。听这部协奏曲,从几件独奏管乐器轻灵华丽的音乐里可以感受到莫扎特与乐手们的友谊,音乐里令人心荡神驰的浪漫气息使人联想到莫扎特那场毫无结果的恋爱游戏。

在这三乐章的交响协奏曲中,莫扎特无论是在形式或风格上,都达到一个高度成熟的境界,以形式而言,第一、二乐章的奏鸣曲式、以及第三乐章的回旋曲式皆是以管弦乐与独奏部分间整体的搭配而完成,不存在有tutti或solo的音乐区隔性;以音乐内容来看,第二乐章充分的表露了深刻的音乐内涵,而一、三乐章里中、小提琴间完美的对话及管弦乐团精彩的音乐呈现,交织成史上伟大的交响协奏曲乐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