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声

更新时间:2024-01-03 10:46

赵声(1881年3月16日—1911年5月18日),字百先,号伯先,曾用名宋王孙、葛念慈等。江苏丹徒(今镇江)大港镇人。1903年2月,东渡日本考察,与黄兴结识,同年夏回国,任南京两江师范教员和长沙实业学堂监督,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曾撰写七字唱本《保国歌》。1909年10月,担任广州起义总指挥,并制定具体计划。1910年6月底,与孙中山、黄兴在南洋商决大举之策。1911年3月29日率部赶往广州参加起义未遂。5月18日,怀着壮志未酬的悲愤溘然长逝,年仅30岁。

人物生平

人物出身

原名毓声,兄妹四人,赵声居长,先辈世居丹徒大港,为“书香门第”。父亲赵蓉曾,为清朝廪生,隐居乡里讲学。母亲葛氏,孝谨和厚,劳心家计。赵声幼年从父读书,聪敏过人,年稍长后体格魁梧,自练武艺,其性格豪爽,疾恶如仇。他17岁时考中秀才。然而功名非其所好,在那民族危亡之际,赵声满怀抱负,曾游历江淮之间,所见所闻,民不聊生,使他更加憎恨清朝统治。

投笔从戎

1900年,赵声母亲去世。由于家境窘迫,1901年赵声赴南京在一学馆栖身。当时正处于义和团运动失败,清朝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进一步勾结,国势危急,广大百姓陷入苦难的深渊。赵声更加沉痛和焦急不安,决意投笔从戎

是年秋,赵声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在一次要求校方改革校章的学潮中,赵声被推为代表与学堂当局力争,为校方所不容,迫其退学,寄居猫儿山僧寺。该寺与江南陆师学堂邻近,一次赵声偶替陆师学生代笔作文,为陆师监督俞明震所赏识,特许插班入学。

留学日本

1902年底,赵声毕业于江南陆师学堂,闻国内许多有志救国之士,多集于日本,便于1903年2月东渡日本考察军政。到日本后,赵声结识了黄兴何香凝等许多革命志士,使他多年忧愤于国家危难的沉闷心胸豁然开朗,他说:“中国事尚可为也”,便积极准备回国从事革命活动。

编写《歌保国》

1903年赵声自日本回国,在家乡丹徒一带宣传和发动群众,创办阅书报社、设小学堂、组织体育会,把乡间有作为的青年发动组织起来,为其后革命发动之日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同年秋,赵声应聘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任教期间,他内结同校教员、学生,外结社会上的进步同志,曾秘密编写唱本《歌保国》。《歌保国》以慷慨、通俗、顺口、易记的形式,抨击清王朝对内压迫人民,对外卖国求荣的罪恶行径,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产生了很大影响。

拒俄运动

赵声在两江师范学堂期间,积极参加革命宜传。当时沙俄政府拒不履约撤兵我国东北,妄图永久霸占我东三省,全国各地掀起了“拒俄运动”。南京的各学堂师生及群众数千人在鸡鸣寺的北极阁举行拒俄集会,赵声在会上发表名震四方的“北极阁”演说,宣传民族、民权、民生主义。他的讲演慷慨悲壮,听者义愤填膺,引起南京地方当局忌恨。因此,赵声被迫离南京赴长沙,任实业学堂监督。

在新军中宣传革命

不久,赵声闻袁世凯在保定扩练北洋新军,他便于1904年6月北上投军。在保定,赵声结识吴樾。同志相见,互倾肝胆,互相激励。寄诗《赠吴樾》中写道:“一腔热血千行泪,慷慨淋漓为我言,大好头颅拼一掷,太空追攫国民魂。”表达了赵声为国为民英勇奋斗的决心。后来吴樾谋炸清廷五大臣未成,壮烈牺牲,赵声闻讯悲痛不已。

1905年秋,新军在保定举行秋操时,赵声相机策动革命,但事未成,回南京任督练公所参谋官,随后赴江阴训练新军,被道员郭人漳器重。不久,郭人漳调赴广西任巡防营统领,赵声随同前往任巡防营管带,并在士兵中灌输反清思想,欲因势利导,就地发动革命。由于广西清吏防范甚严,革命难以开展。适逢南京征募新兵,赵声复归南京任暂编南洋陆军第九镇十七协三十三标二营管带,半年后升为三十三标标统。赵声先后将柏文蔚林之夏倪映典熊成基等革命精英招入九镇新军任官佐。由赵声组织和领导的一支“新军”队伍,在悄悄地成长壮大。

1906年春,赵声加入同盟会,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指导,更加注意扩大革命行动,在军内设阅书报社,亲自为官兵讲解革命的道理。每至假日,常率部属游明孝陵,指着明太祖像,演说元、明兴亡的历史。说至痛处将士皆放声大哭,“皆知祖国之仇,憎清廷窃据,切齿攘臂,誓以死从”。就在赵声积极运动第九镇新军,准备伺机发动起义时,被两江总督端方发觉。赵声在1907年春委派部下熊成基去皖南发动新军,倪映典、冷遹等继续积蓄江南的革命力量,等待时机起义,自己则远赴广东任新军第二标第二营管带,不久升任二标标统。

培养军事人才

赵声到广东统军不久,爆发了钦、廉两州的地方起义。先有廉州人士刘思裕组织“万人会”,发动抗税暴动,粤督张人骏调派郭人漳与赵声率部前往平定。赵声想利用此事相机行事,约郭人漳共举。郭坚决不从,赵声知事不可为,为保护起义军免受损失,单骑前往劝刘思裕转移,保存实力。然而,刘不听他的话,被郭人漳率兵镇压。

同年7月,同盟会会员王和顺联合钦州会党张得清,发动了钦州武装起义。此次孙中山特派黄兴胡毅生分别去郭人漳、赵声营地取得联系,劝他们举兵起义。郭、赵二人均答应相机倒戈响应。当起义军兵临钦州城下时,赵声积极准备策应,然而郭人漳却暗行其阴谋,大举攻击。革命军因械少弹缺,粮食不足,与敌人激战,死伤甚重,转而失败。

钦、廉两次地方起义,赵声都未能如愿策应,无限凄凉感慨,赋诗:“八百健儿齐踊跃,自惭不是岳家军”,表现其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由于郭人漳极进谗言,赵声被粤督张人骏所怀疑,于1908年春回到广州后被调离部队,改任黄埔陆军小学堂监督。赵声在陆军小学堂积极展开了培养军事人才的工作,大力在青年军人中发展同盟会员,壮大革命力量。

筹划广州新军起义

1908年冬,赵声又被调任新军第一标任标统。由于两江总督端方的告密,新任粤督对赵声不敢重用,免其第一标标统职务,降为新军督练公所任提调。赵声对此毫不介意,一心加紧革命力量的准备,伺机发动广州新军起义。赵声是策划广州新军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频繁的活动引起了广州当局的怀疑,以致解除了赵声新军督练公所提调的职务。1909年秋,赵声辞职离开广州回老家江苏丹徒。端方得知赵声回到江苏,立即下令通缉。赵声事先得到消息,经杭州,直奔香港议定起义大计。

广州新军多为赵声旧部,倾向革命,有倪映典、朱执信姚雨平何克夫等人辅佐得力,一时各营官兵不少人加入同盟会,准备于1910年元月起事,由于发生突然变故,预定起义日期推迟。1910年2月,广州新军士兵与巡警发生冲突,赵声预感形势紧迫,让倪映典先回广州引导。倪映典回新军驻地了解情况后,未及时报告赵声,即率三路新军起义,经沙河攻东门。但清军早有准备,关闭城门,严加封锁。因失去联系,新军势力孤单,倪映典中炮牺牲,起义士兵伤亡惨重,死难和被捕者300多人,加之弹药不继,广州新军起义失败。赵声化名宋王孙和黄兴、胡毅生等人匿居香港。

辛亥广州起义

1910年10月,孙中山召集赵声、黄兴等在马来半岛槟榔屿,议定广州起义计划,并具体分工,孙中山负责海外筹款、购置枪械,赵声、黄兴组织指挥和部署起义的军事行动。会后由赵声、黄兴抵香港组成统筹部,赵声任副部长,派人至新军、巡防营及会党中活动,并向海外华侨募集经费,准备 1911年4月13日(农历三月十五日)起义;并选拔骨干800人组成起义先锋队(敢死队),在广州陆续设立秘密机关30余处。赵声任起义总指挥,黄兴任副指挥,计划分十路进攻广州,然后大兴北伐,通知各省革命党人响应。预定4月13日起义日期临近,但海外筹款尚未汇到,从日本购置的枪械还没有运来,只好将起义日期改为4月26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进行。总指挥赵声因长期在新军任职,不宜过早露面,则在香港调动各路选锋队员整装待发,分批进入广州。因事前走漏风声,两广总督张鸣岐严加戒备,起义计划作了改变。在队伍尚未集中而又不得不发动的情况下,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由黄兴率敢死队分四路突击,攻入两广总督衙门,与大队清军展开激战,起义军奋战一昼夜,因伤亡过重,被迫退却,牺牲100多人。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震动全国,史称“黄花岗之役”,亦称“辛亥广州起义”。

忧偾病逝

黄花岗之役失败后,赵声忧偾成疾,于1911年5月18日在香港病逝,时年30岁。临终前,他吟诵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泪流不止。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表彰赵声的功业,孙中山追赠他为上将军。灵柩归葬于镇江南郊竹林寺,建墓树碑。

1926年镇江市各界人士公议,辟市云台山为“伯先公园”,建伯先祠,竖铜像。

人物轶事

创作《保国歌》

赵声1903年2月,东渡日本考察,与黄兴结识,同年夏回国,任南京两江师范教员和长沙实业学堂监督,积极宣传革命思想,课余,他秘密创作了《保国歌》。这是一篇类似民间小调的文艺宣传品,共938字。歌词对于如何实现推翻清政府和建立新国家,以及新政府的基本施政纲领,提出了一些基本方针和若干措施。大意是:团结一致,各地区革命力量密切合作;禁鸦片烟;破私见,立公德;加强武备,收回国家主权;开办实业;普及教育;不盲目排外;加强宣传,渐开民智;强化中央政府,民主选举议会;强调国家独立,力拒外国干预内政等等。

《保国歌》是一篇以诗歌为载体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言书,堪与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及邹容革命军》相媲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革命文献。当时,章士钊秘密印刷了数十万份《保国歌》,由曹工丞装入大口袋,沿长江步行千里散发,引起了极大反响。《保国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流传广泛,对唤起民众投身辛亥革命起了积极有效的鼓动作用。

后世纪念

人物故居

赵声故居为其太祖父留传,始建于19世纪中叶,占地923平方米,建筑面积735平方米。故居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前后四进,东侧为厢房,第三进为楼房,设书房“天香阁”,整个建筑为中国传统江南清式民居风格。赵伯先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其后裔也一直居住在这里。

1999年12月,赵声故居被镇江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故居损毁较为严重,也存在安全隐患,2006年6月起镇江新区投入500多万元,按文物管理部门修缮如旧的要求对故居主体进行了修缮。如今,赵声故居已成为革命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的窗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