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失范

更新时间:2021-07-21 23:40

行为失范即学生在学校生活环境中表现出的各种不良适应的表现,起源于个人,思想品德教育 不良反应。

行为失范即学生在学校生活环境中表现出的各种不良适应的表现

一、不良适应的表现:

(1)在心理上可能表现为烦躁、焦虑、压抑、挫败感等多种心理问题;

(2)在行为上则往往表现为学生的各种失范行为。

4.学校教育的职责:协调学生学校生活和其他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1.学生心理障碍: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了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生活,主要表现在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类。

2.在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四种:攻击、退缩、焦虑、恐怖 (P210)

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

1.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即违规、违纪行为)与违法行为两类。

2.当前,学生的失范行为尤其表现为以下方面:

(1)校园暴力;

(2)色情犯罪;

(3)侵犯财产;

(4)新倾向:吸毒

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问题是当前学生的整体生活环境正在发生着急剧变化,导致心理障碍和行为规范失控。其中最典型的原因为社会道德失范,文化市场的失控,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失误。

(一)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有着多种表现,其中主要表现为社会规范失控、文化的商品化、城市化的影响、价值观多元化以及人口流动问题等。

(二)学校教育失误问题

学校教育的失误集中表现为三点,即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个别教师素质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薄弱。

(三)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家庭生活中的“四过现象”(即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过多照顾、过分爱护、过分保护)十分普遍;二是家庭中出现了“教育真空现象”。

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关于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主要来自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

(一)心理学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

(1)“心理缺陷说”认为“心理缺陷者”不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心理缺陷”主要是因童年的社会化失调所造成。

(2)“挫折---侵犯说”认为越轨行为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而挫折的程度是以需要强度或者受阻的程度为基础的,进而推断侵犯的强度与挫折的强度有关。

(二)社会学解释社会学在解释学生失范行为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研究取向:一类是“结构模式”,主要从社会结构和文化的角度去探讨;另一类是“过程模式”,主要从越轨的过程进行分析。其中,结构模式种类最多,包括:

类别 代表 代表作观点

1.“差异交往说” 萨塞兰德(美) 《犯罪学原理》所有的人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但他们如

Sarander 何社会化取决于他们与谁交往。

2.“控制缺乏说” 雷克里斯(Rackles) 群体的成员资格和社会生活环境决定个人的行为。

3.“失范说” 涂尔干 “与道德规范不一致的社会现象“。

4.“手段---目标说” 默顿(美)社会整合的缺乏会造成极度紧张,从而引起越轨行为。但他提出这种极度紧张不是因社会整合的缺乏引起的,而是因社会手段和目标不统一造成的。社会在文化上为每个人规定了合法的正确目标,但社会并没有在结构上为每个人提供合法的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这样就会使人产生挫折和紧张,在没有合法的手段时就会用非法的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从而出现越轨行为。

5.“亚文化群理论” 科恩(美)《亚文化群体》犯罪者亚文化群所具有和维护的价值观及行

J.Cohen 为倾向,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及行为倾向相抵触、相背离。

过程模式:“表签论”贝克(R.H.Beck)(美)违法、犯罪是社会创造的,而非本体所赋予或自然发生的。

“理想类型” 韦伯(M.Weber)(P217, 表8-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