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辫

更新时间:2022-11-30 11:13

草辫的原料来源于麦秸草,采取手工编织而成(随着时代发展机织半成品原料、玉米皮辫等新型草艺品原料)形状编成长辫形,长短不一,草辫的掐法有3根草的、5根草的、7根草的等等不一,你别看草辫用料简单,但编制工艺却很复杂,首先要把麦秆按粗细不同进行挑选分类,原料选好后,接着进行漂白、编辫或染色,除漂白、染色等工序外,还要将麦秆压平,再用小刀顺着纤维削,或将它斜剪成片,用来贴制禽鸟和花卉。

发展历史

草辫制品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人们就利用麦秆柔韧皮薄、色白质嫩的优点编织草龙。《辞海》记载,清乾隆年间,草辫生产进入繁盛,嘉庆年间山东莱州人首先在韩张开设辫庄,以三黄四白七股花圆草为标准收购加工。分上四户细辫、中四户匀辫、下四 户粗辫十二个档次,分为挑辫、拐辫、熏辫、打包四道工序,由县西元村镇码头上船,沿卫河北上直达天津口岸,转销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各国。道光十二年南乐举人朱光斗《竹枝词》曰:“不织丝棉不绣花,草莛包里有生涯,金绦万挂龙麟细,都出寻常百姓家”,反映了草辫生产的繁盛和工艺的精湛。民国九年,国际草辫市场供不应求,上四户细辫每盘售铜钱两吊,中青女性日掐五盘,可换小麦30市斤,这一变化强烈刺激了草辫发展,县内辫庄林立,仅城内就有4家。通过草辫,可以将小麦杆变金条,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工具。

草辫的今天

新中国成立后,草辫再度振兴,六十年代远销波兰、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改革开放后,更多的企业应运而生,直接带动当地的手工业和劳动技能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由原来半成品向再制品转化,再制品生产也由原来纯消费型向半享受型的工艺美术品过度,图案绚丽多彩,形象美观新颖,近年上市的礼帽式大沿帽,款式时髦,尤为消费者青睐。

如今,草辫工艺已经发展以前多年,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拮据相似,此技艺亟待传承,它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辛勤的劳动人民利用勤劳的智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现在,细心的人们发现:在北方,农闲时节家家户户掐草辫的壮观场面越来越少见了,掐草辫的究竟少了多少,谁也没统计过。一些私营的草制品公司也在陆续的没落,取而代之的则是手工钩编业的红红火火。一些传统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实行产品转型,改变单一生产纯麦草产品的局面,用料扩展到玉米皮、灯芯草、麻草、咸草、拉非草,以及各种纸绳、棉线绳、塑料绳等。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组织生产,为农户提供原料,分散加工,然后回收半成品,再加工成品。为此,公司特别注重技术培训。

草辫技艺1500年的历史,不仅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手工技艺基础性资料、原始手工业发展资料,而且创造了重要的经济价值、实用价值以及美学价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