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步枪

更新时间:2024-05-27 21:04

自动步枪是指借助于火药气体压力及弹簧的作用力完成推弹、闭锁、击发、退壳和供弹等一系列动作的连发步枪。非自动步枪只能单发,而且装弹和退壳都要手工操作,射速低、使用不便。

发展历史

20世纪40年代末以前,半自动步枪占主导地位,如美国的M1式加兰德、苏联的西蒙诺夫、法国的1918式等。但半自动步枪射速低,难以做到对目标的快速射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研制了发射7.92毫米中间型枪弹的StG44突击步枪。而后,苏联研制了M43式7.62毫米中间型枪弹和发射此弹的AK47式7.62毫米突击步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国于1953年底正式采用美国T65式7.62毫米枪弹作为该组织的制式步枪弹,并先后研制成采用此弹的自动步枪。例如美国的M14、比利时的FNFAL、联邦德国的G3自动步枪等。

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对AK47式突击步枪加以改进,推出了AKM突击步枪及同口径的RPK轻机枪,实现了步枪、机枪通用化和系列化。60年代以后,各国相继研制和装备了小口径自动步枪。美国于1962年定型了发射5.56毫米枪弹的M16小口径步枪,首先装备美国空军。1977~1980年北约对小口径步枪弹进行选型试验,确定比利时5.56毫米SS109枪弹为北约标准枪弹。

此后,西方各国研制了一系列发射北约标准枪弹的小口径步枪。典型的有美国的M16A1/A2式、法国的FAMAS、奥地利的AUG等5.56毫米自动步枪。苏联于1974年定型并装备了AK74突击步枪。俄罗斯1994年研制成功了尼克诺夫AN94突击步枪,并同时推出同口径的AK100系列新式突击步枪。

中国于20世纪后期研制成功了第一代5.8毫米小口径自动步枪和第二代5.8毫米小口径枪族。

结构

自动步枪多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弹匣式容弹具,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半自动步枪能自动装填,但不能自动发射,射击时,每扣动一次扳机便可射出一枚子弹。半自动步枪比非自动步枪的射速提高了两倍以上。全自动步枪除能自动装填外,还能自动发射,只要射手扣住扳机不放,就可以连续射击,直到弹匣内的子弹全部打完。

由于自动步枪不需要人工退壳和装弹,所以提高了战斗射速,减少了射手的疲劳,也便于射手集中精力观察、瞄准目标。自动步枪口径通常小于8毫米,发射步(机)枪弹,一般枪长1000毫米左右,枪重约4千克,容弹量10~30发,初速700~1000米/秒,有效射程多为400米。装备数量较多的是6毫米以下的小口径自动步枪。

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性能和作用独特的步枪,如无壳弹步枪、液体发射药步枪、箭弹步枪、步榴合一枪、电击发步枪等,将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未来的自动步枪将继续向设计人性化、结构模块化、武器系统化、重量轻量化、瞄具光电化、功能和平台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武器种类

八一式

81式自动步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一种制式步枪。1979年下达研制任务,1981年设计定型,1983年正式投入大量生产,正式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包括采用木质固定枪托的称81式自动步枪和采用折叠金属枪托的称81-1式自动步枪(又称八一杠)。

81式自动步枪与81式7.62毫米轻机枪组成81式枪族。这3种武器的主要结构相同,自动机、复进机、击发机构、导气系统、供弹具都能在枪族内各枪互换使用,约有65种零部件可以互换通用。连同其他零部件通用率达到70%。

八一式班用枪族取代正在装备的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56式轻机枪,但仍采用56式7.62mm枪弹。由于在1978年已经正式决定中国将来会采用5.8mm口径的小口径自动步枪,所以研制81式枪族的目的是在装备小口径步枪之前提供一种过渡型武器。但通过实战证明,81式枪族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武器,精度好、动作可靠、操作维护简便,在老山前线的战斗中表现良好。

81式枪族包括班用轻机枪和自动步枪,自动步枪中采用固定木质枪托的称81式自动步枪,采用折叠金属枪托的称81-1式自动步枪。各种枪的基本结构完全相同,自动机、复进机、击发机、导气系统、供弹具都能在族内各枪互换使用,连同其他零部件通用率达到70%。

作为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设计的过渡枪型,81式枪族全部采用成熟技术和设计,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其它结构与56式冲锋枪类似。81式步枪全长为950mm,枪管长440mm,介于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之间。

九五式

95式自动步枪(QBZ-95,QBZ为源自拼音“枪-步-自动”的类别代码),是由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突击步枪,属于95式枪族的一部分,为当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自动步枪之一,它是中国研制的第二种小口径步枪,也是解放军第一种大规模列装部队的小口径自动步枪。95式自动步枪是世界上最短、最轻、威力最大和软目标杀伤能力最弱的小口径自动步枪。

95式自动步枪于1989年提出研制指标要求,1995年设计定型,命名为QBZ95式5.8mm自动步枪(简称95式自动步枪)。该枪于1997年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的配用武器首次露面。95式为无托结构步枪,导气式自动方式,机头回转式闭锁,可单、连发射击,机械瞄准具为觇孔式照门。

95式自动步枪与QBB95式5.8mm班用机枪(简称95式班用机枪)形成95式枪族。后来又增加了短枪管的QBZ95B短突击步枪,这三种武器一般被简称为95式03式自动步枪是在《兵器知识》2004年11期首次公开的,但从该枪外形及文中提及该枪为95系列的成员中来看,其实就是年初时所公布的QBZ95A,当然也有所改进,从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把照门移到机匣的后部。

根据文章介绍,该枪在2003年12月设计定型。其实在1989年决定设计新型小口径突击步枪时,就已经有传统结构和无托结构两个方案。无托方案即95式虽然早已定型,但由于本身的一些缺点,加上有人认为应该为部队提供两种方案进行选择,所以有托方案的研制一直在进行着。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95式的结构不能照搬到传统结构的步枪上。

95式枪族及其他5.8mm口径班用枪族已装备作战部队。简易夜瞄装置采用放射性同位素钜147通过填涂方式装配,使用中存在亮度不足和容易脱落问题,而且钜147的半衰期也不能满足军品长期贮存的要求,给部队使用带来许多不便;研制的二代微光瞄准镜由于价格问题不可能全面装备,而且200m的夜视距离也显不足,全天候作战能力有待提高。

光学瞄具瞄准不便是部队反映比较多的问题,这主要是95式自动步枪受“应满足以机械瞄具为主要瞄准方式”要求的限制而造成的,安装光学瞄准镜后瞄准基线太高,无法舒适贴腮瞄准。

类似于M16的有托枪通常利用弹匣作为下挂榴弹发射器的握持部位,95式自动步枪由于采用无托结构,加装下挂防暴榴弹发射器后只能利用小握把作为握持部位,实际使用时不方便。

95式自动步枪定型9年后,经有关部门批准,兵器装备研究所和重庆建设工业集团共同开展95式自动步枪的改进研制工作,并将新一代自动步枪命名为95-1式自动步枪。95-1式自动步枪增加空仓挂机功能,增设了空仓挂机解脱钮,优化人机功效和勤务使用性能,最终在2017年6月30日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活动中亮相。

九七式

QBZ97式自动步枪(1999年刚公布图片时曾被称为99式,在2000年的刊物上正式称为97式)是QBZ95式自动步枪的出口型,口径为西方国家流行的5.56mm NATO,主要是发射SS109规格的步枪弹。

QBZ97整枪特点与QBZ95式基本相同,在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是两枪的机匣外形和弹匣。97式在供弹具的位置上有一个向下凸出的接口,而95式比较平坦;97式的供弹具是直插装卸、侧面卡制的“直弯直”型铝合金弹匣,即M16标准的弹匣,而95式采用前后卡制、转动装卸的“全弯”型塑料弹匣。

零三式

03式自动步枪是中国研制的一种小口径步枪。03式自动步枪是在《兵器知识》2004年11期首次公开的,但从该枪外形及文中提及该枪为95系列的成员中来看,其实就是先前所公布尔后,当然也有所改进。

根据文章介绍,该枪在2003年12月设计定型。其实在1989年决定设计新型小口径步枪时,就已经有传统结构和无托结构两个方案。无托方案即95式自动步枪虽然早已定型,但由于本身的一些缺点,加上有认为应该为部队提供两种方案进行选择,所以有托方案的研制一直在进行。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95式的结构不能照搬到传统结构的步枪上,于是放弃了两枪关键部件互相通用的要求,生产研究了一种新枪,尽管在半公布状态时被称为95A,但实际上两枪结构大不相同,枪机也完全不能互换。所以这种有托方案最终定型时采用了“03”这个名称。

M14自动步枪

由于早期的自动步枪使用当时的标准步枪弹药,威力过大,后坐力使连续射击时难于控制精度。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人费德洛夫就研制了发射威力小一些枪弹的自动步枪。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勃朗宁自动步枪,随后有美国人研制的M14步枪M16系列自动步枪,前苏联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研制的AK-47突击步枪等。

突击步枪发射中间型威力步枪弹或者小口径步枪弹。中间型威力枪弹长度比原有步枪弹短,使得枪的后坐力大大减小,解决了自动步枪无法连续准确射击的技术瓶颈。小口径步枪弹一般指弹药口径小于6毫米,弹丸大长径比,高速射中人体后会失稳翻滚造成人体组织大面积创伤。使用小口径枪弹的步枪具有重量轻、易操控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使用的是M1式7.62mm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由于该枪质量较大,弹仓容弹量(8发)太少,故美国军方在1944年提出以新枪替换它。1945年美国实施“轻型步枪研究计划”,其主要要求是:口径7.62mm,总质量不大于4.1kg,弹匣容量20发,配两脚架,枪托能折叠。

在整个研制过程中,美国数家兵工厂拿出了几十种样枪,还有一些外国枪也参与了选型。最后剩下4种枪进行严格的选型试验:美国斯普林菲尔德武器公司研制的发射T65式枪弹的T44样枪,英国恩菲尔德兵工厂研制的EM2样枪,比利时的FN FAL自动步枪(命名为T48)。

试验结果是,T48步枪名列第一,斯普林菲尔德武器公司的T44步枪位居第二。T44步枪是著名枪械设计师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在M1式加兰德步枪基础上开始设计自动步枪。1957年5月1日,美国陆军宣布正式采用T44步枪。美国军方定型命名为M14步枪,1958年在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投产。M14步枪成为美国军队制式装备,用来代替M1式加兰德步枪、M1卡宾枪、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

AK-47

AK-47自动步枪是苏联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自动步枪。АК-47是俄语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образца 1947 года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意思是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定型的。

1946年,卡拉什尼科夫在他设计的使用7.62×39mm М1943式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半自动步枪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连发射击的样枪(称为АК-46),他设计的回转式闭锁枪机,成为此后设计的АК系列枪械闭锁机构的原型。同年参加靶场选型试验。经过一系列试验与改进了导气装置与活塞系统,设计而成АК-47,在风沙泥水环境中经过严格测试,1947年被选中定为苏联军队制式装备,1949年最终定型,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在伊热夫斯克军工厂生产。

1951年开始装备苏联军队,取代西蒙洛夫半自动卡宾枪。在1953年АК-47改变了机匣的生产方法,由冲压工艺变为机加工艺。АК-47开始大量装备苏联军队。苏军所装备的AK-47于50年代末由其改进型AKM所取代。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АК-47系列是前苏联军队和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军队制式装备。在1980年代5.45mm口径型АК-74系列装备苏联军队后,АК-47系列逐渐从苏军制式装备中退出。

勃朗宁自动步枪

勃朗宁自动步枪(Browning Automatic Rifle 英文简称:BAR)。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参战后发现,在欧洲大陆环境恶劣的堑壕战中,他们缺乏密集的火力。1917年由著名武器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的一种可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步枪的方案很快被军方选中为制式武器,优先迅速投产,被命名为“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装备美国军队

勃朗宁自动步枪在20世纪30年代由欧洲比利时FN公司仿制生产,改用7.92mm口径枪弹,增加了一个减速机构,使全自动射击时有两种射速;配有气体调节器调整枪弹发射时进入导气装置的火药气体量,枪管长550mm,全枪质量9kg,于1930年定型,称为“M1930式7.92mm勃朗宁轻机枪”,作为轻机枪受到一些国家的欢迎。

俄新一代产品

莫斯科以东1130公里、乌拉尔地区(Western Urals)的一个叫伊热夫斯克(Izhevsk)的小地方,这个地方本身毫不起眼,要在大比例尺的地图上才找得到。正如景德镇因为瓷器而蜚声海外,伊热夫斯克也因为一种特产而为人所知,只不过这种特产是杀人的枪。

伊热夫斯克是俄罗斯轻武器设计师们心中的麦加,这一点毫无疑问,苏联和俄罗斯陆军几乎所有的现代化轻武器都是从这里走下制图板,走向战场的。这些轻武器的名字如雷贯耳,它们是AK-47AKMAK-74AK-74M马卡洛夫手枪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随便哪一种都是世界轻武器发展史上的精品。不用说,伊热夫斯克生产最多的便是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Kalashnikov Assault Rifles),即使在全世界范围,也没有任何一种枪械在生产数量上能与之匹敌。

当前,美国国际安全中心的轻武器研究协会(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Small Arms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前会长,著名的《AK-47的发展》的作者,爱德华·C·埃泽尔称,根据他的研究,在AK-47于1948年投产后的50年间,其生产数量高达5000万支,而它最直接的竞争对手M-16步枪,只生产了1000万—1100万支。在越南阿富汗尼加拉瓜,在非洲、中东和其他许多的热点地区,随处可见卡拉什尼科夫轻武器的身影,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了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的可靠性、耐用性、有效性和生产工艺的简单易行。

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柯夫凭借自己的天才让AK成为一个字头,一个让敌人闻风丧胆,让拥有者胆量倍增的字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AK这个字头也几乎成为了苏联(后来是俄罗斯)轻武器的代称。但是1919年11月10日出生于哈萨克斯坦的卡拉什尼科夫已年届85岁,再优秀的枪械设计师都逃不过自然规律,他无法再凭借一已之力源源不断的推出新作品来维系庞大的AK帝国。

无法否认的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卡拉什尼科夫放下绘图笔,退出轻武器设计界以来,世界轻武器发展史已经步入了后卡拉什尼科夫时代。这一点对于在武器发展上继承了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来说意义更为重大。要知道,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最后一种突击步枪——AK-74系列已服役了近30年。再好的武器也有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天,但这回不再有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新枪来接班了,俄罗斯人要面对的现实是,谁是下一个卡拉什尼科夫。谁能延续AK帝国的辉煌,亦或是AK这个字头将随着一代宗师的老去而尘封在历史的卷帙中。

G36步枪

G36自动步枪(Gewehr G36)是德国联邦国防军装备的一种自动步枪。G36步枪的优异性能令HK公司对G36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为满足不同的作战需求,对G36标准型突击步枪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总共推出了7种变型枪:G36标准型突击步枪、G36K短步枪、G36卡宾枪、G36E(外贸型G36)步枪、G36运动步枪、G36概念狙击步枪、MG36轻机枪和G36C突击步枪。

1990年,当时的西德国防军已决定采用G11无壳弹步枪来换装服役超过30年的G3步枪,但和平扼杀了G11方案,在G11投产前柏林墙倒塌,随着东西德统一,带来一系列经济问题,G11方案的资金被全部破掉

在世界上主要国家,特别是北约组织的主要国家的军队都使用5.56mm的步枪的情况下,德国的维和部队仍携带着1959年装备的7.62mm的G3步枪。德国感到必须尽快为陆军、尤其是快速反应部队换装新的步枪。

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问题,并没有打算研制全新的步枪。德国军方最初的方案是和以色列的加利尔和芬兰的SAKO M92步枪类似,利用前东德所有的兵工设备及AK步枪的技术生产一种使用5.56mm NATO弹的AK型步枪。前东德VEB公司曾研制过一种Stg940系列突击步枪,基本上符合德国国防军的初步构想,因此技术可行性与降低成本都不成问题,但这个方案的俄国色彩过于强烈,在保守派的反对下取消。

G36标准型步枪:原型枪为HK50型步枪,全枪长998mm,枪管长408mm,折叠式枪托,采用3倍放大率的光学瞄准镜。它可在光学瞄准镜前方的提把上安装前置式NVS80夜瞄具,该瞄具中的棱镜可将增强的图像折射到瞄准镜上。G36标准型是G36系列的基本型号,

G36K型短步枪:为短枪管型,全枪长860mm,枪管长270mm,折叠式枪托,采用英国激光制品公司的休尔费尔战术灯和激光瞄准镜,普通瞄具为框式表尺,表尺射程350m,可下挂40mmAG36榴弹发射器。采用了与标准型G36不相同的枪口消焰器。

G36型卡宾枪:采用318mm枪管,折叠式枪托。

G36E型步枪:是按照标准型设计的外贸型枪,采用1.5倍的光学瞄准镜。

G36运动步枪:采用拇指孔枪托,可调式贴腮板,单发射击,弹匣容弹量5发。

G36型狙击步枪:与运动步枪一样,采用拇指孔枪托和可调式贴腮板,枪管为振动小的厚壁枪管,击发机构改造成单发射击,扳机扣力更加平稳,机匣上面的提把改为大型的瞄准镜座导轨,弹匣容弹量5发。

MG36型轻机枪:在G36标准型安装加厚的重型枪管、C-MAG弹鼓以及折叠式两脚架。

G36C型短步枪:是为特种部队研制的专门武器,是在G36K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全枪仅长720mm,枪重减至2.8kg。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