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骨

更新时间:2024-08-08 16:57

自体骨,医学概念,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无免疫原性,且兼具骨传导、骨诱导及骨生成等生物性能,被认为是植骨材料的金标准。

种类划分

自体骨通常包含皮质骨和松质骨,其作为口腔植骨材料可源于同一个体的口内或口外部位,如下颌骨颏部、下颌升支、外斜嵴、髂骨、胫骨等。松质骨是最常用的自体骨,不仅含有成骨细胞或成骨前体细胞,且其骨小梁表面积、孔径较大,可在植入区促进血管生成,形成适宜的骨诱导环境。皮质骨虽缺乏成骨细胞,但其可恢复缺损区结构的完整性,并通过骨传导促进骨缺损愈合。因此,松质骨和皮质骨结合使用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体骨的骨重塑性能和愈合潜力。

临床应用

在口腔临床应用中,自体骨可用于局限性的牙槽骨缺损、上颌窦提升、下颌后无牙区重建及牙槽嵴增高术。与骨替代材料相比,自体骨移植的成骨潜能较好,能产生大量的新骨,利于骨功能的恢复。

临床局限

自体骨也存在临床局限,如需要二次手术,供体部位损伤、手术成本更高、风险更大。临床研究发现,在243例自体骨移植手术中,约8.6%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如感染、炎症和疼痛等不良反应。因此,对于相对较小的骨缺损或较大的颅面部缺损,自体骨移植并非最佳的治疗方式。自体骨来源有限等不足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新型人工合成植骨材料得到快速发展。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