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水河

更新时间:2023-09-22 17:36

旭水河,是长江支流沱江支流釜溪河的支流,发源于四川省九宫山余脉荣县东兴大尖山,流经荣县贡井区自流井区,在大安区双河口与威远河相汇入釜溪河,全长118公里,流域面积733.7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洛阳水、臭水河、花香沟、双源河、李子桥河、照石河、中溪河等。

干流概况

旭水河上游分为两大支流,主支流东川水发源于荣县东兴乡大尖山,往南经东兴、同心、富北、富西至城南;另一支流梧桐水发源于荣县墨林乡卡房店,往南经墨林、东兴、富东至城南与东川水汇合为旭水河干流。干流转向东南经富南、望佳、懂政、双石、李晏、李子、青云、鼎新、龙潭、关上、桥头出县境,旭水河全长118公里,荣县内长70余公里,流域面积650平方公里。

河流上游流经低山带与丘陵过渡带,上游河谷幽深,河床坡降大,滩口多,水流急;中、下游流经浅丘区,河道迂回曲折,河床坡降小,水流平缓,形成一些河谷平坝。整个河流流程短,平均流量10立方米/秒左右,一般洪水时,流量为500~1000立方米/秒,枯水时为0.5立方米/秒,干旱年有时断流。旭水河历史上水患频繁,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旭水河泛滥成灾,洪峰达1426立方米/秒;1962年,洪峰高达1430立方米/秒。

旭水河从荣县桥头乡堰下进入贡井区境,至荣边镇白果村,有“一洞桥”溪流来汇,经双塘乡,河道折向西北,续又由西转东,再向北。这一带地势平旷,田连阡陌,畦田水足,溪如玉带,水流平缓。至艾叶乡有滩,落差数米;至贡井,右岸有金鱼河小溪来汇,江面展宽;平桥滩瀑布,构成“城中飞瀑”,甚为壮观。至中桥左岸有久负盛名的“公井”,系盐业发祥地之古迹,五皇洞左岸有中溪来合,在大安区凤凰坝玛瑙山下双河口出境。旭水河境内段长23.8公里,河道曲折迂回,滩多落差大,河面宽约60米,常年径流深400毫米,流域面积83.7平方公里。

旭水河,在大安区凤凰乡双河口汇入釜溪河,境内有一条支流相接,长4.7公里,水域面积1324亩。

水文特征

旭水河水位随汛期升降,变幅多在3至5米,水面平均宽度40米;洪枯水面宽度变化在40至50米间。石佛寺至平桥段地形开阔,中等洪水,面积60米,高洪时,面宽可达80至150米之间。筱溪街、建设路、艾叶横街子地势较低,洪期有部分浸湿受淹。光绪十四年(1888)旭水河水位比常年上涨13米多。民国35年(1946)7月30日,旭水河水位比常年上涨11米。1956年9月16日,洪水暴涨,水位上升10多米。1959年8月9日,一夜大雨,河水上涨5米。

旭水河源头海拔高度836米,河床平均比降6.68‰;由桥头乡堰下入境,海拔高309、2米;双河口出境,海拔高279.6米,进出口相对高差29.6米。境内滩多,河床落差大,艾叶滩4米,平桥滩5.9米,中桥滩5米,五皇洞滩4米,四个滩落差竟达18.9米。

旭水河流量主要受荣、威两县集雨区影响,两县雨量大,河流流量亦大,相反则小。其次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秋降雨多,流量大;冬、春降雨少,流量即小。多年平均天然流量12.88立方米/秒,实测7.84立方米/秒。年流量最大值出现于民国34年(1945),平桥滩瞬时流量为1125立方米/秒。常年流量最大值为180立方米/秒。年流量最大值与常年流量最大值相差6.2倍。枯水期只有0.5立方米/秒,有时甚至断流。中溪河常年流量为2.78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主要支流有洛阳水、臭水河、花香沟、双源河、李子桥河、照石河、中溪河等。

中溪河,发源于荣县墨林乡观音岩(一说荣东乡的燕子岩),往东南流经墨林、正安、威远县镇西区、荣东、章佳、成佳、高洞、往威远县新店区出境,于五皇洞汇入旭水河。上、中游大部分河段为威远县与荣县之界河,下游是贡井与威远(向义、联胜乡)的界河。全长39公里,贡井区内境内段长16.17公里,流域面积208平方公里,其中威远县境内100平方公里,荣县内流域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贡井区内流域面积8.4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宽约30米,系荣、威界河。主要支流有张家河(威远县境内),张家桥河、章家堰河、蓝家桥河等。洪、枯水位变化大,年均流量约为3立方米/秒。

东川水,发源于荣县东兴大尖山,流经东兴、同心、富北、畜西,河长26公里,在县城南门桥,入旭水河。

梧桐水,发源于荣县墨林卡房店,流经墨林、东兴、富东,河长32公里,在县城南部,入旭水河。

三河(土扁)河,发源于荣县富西陈家桥,流经侧石桥、贵州桥、郝家桥,河长5公里,在二美桥附近入旭水河。

花香沟,发源于荣县高山五龙寺,流经高山、富东、望佳,河长18公里,在复兴桥入旭水河。

双源河,发源于荣县乐德易家嘴,流经乐德、李晏、青云,河长36公里,在青云张家场,入旭水河。

双石桥河,发源于荣县金台破头山,流经金台、双石,河长8公里,在懂家堰茅厮滩,入旭水河。

李子桥河,发源于荣县金台蔡家堰,流经金台、李子、鼎新、龙潭,河长30公里,在狮子桥入旭水河。

照石河,发源于荣县五宝对亲洼,流经五宝、鼎新,河长48公里,在大龙滩入旭水河。

响滩河,发源于荣县李晏、柑子洼,流经李晏、青云,河长12公里,在鲤鱼塘入旭水河。

倒流水,系旭水河支流,在东川水的渗漏河段。长约一公里,地属东兴乡高峰村五组,距东兴场6公里处。由于倒流水河床“凹凸极甚,岩石塞流,峥嵘骇瞻,为一漏段”。河水渗入岩石下面,散流各方,上下游水量悬殊。故称为“倒流水”。

治理开发

水库

胜利水库,位于贡井区荣边乡尖山村,分一库二库。一库一期工程,1956年9月开工,1958年10月竣工,投资12.52万元,可灌面积6000亩,可储水100多万立方米。二期工程1959年开工,1960年2月竣工:1969年加高大坝3米;1984年3月经复查,此项水利工程,集雨面积1.33平方公里,受水面积0.30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20万立方米,有效容量94万立方米,死库容量11万立方米,坝型为均质土坝,设计坝高20.5米,实际坝高17.6米,坝顶高程为424.74米(黄海高程)。

胜利二库,于1964年12月开工,1965年4月完工,投资17.96万元,社队投劳13.7万个,完成土石方12.3万立方米,经水利工程复查,集雨而积1.22平方公里,总库容144万立方米,有效容量126万立方米,死库容量1万立方米;坝型为均质土坝,设计坝高23米,实际坝高20米,坝顶高程434.46米。后凿通隧洞,把一二两库蓄水连通利用。胜利一、二库设计灌溉面积1.85万亩,经工程复查灌溉面积为1.44万亩(包括荣县桥头乡四、五大队0.28万亩)。

重滩水库,位于贡井区建设乡重滩村和双塘乡元坝村之间,系旭水河拦河筑坝而成。1950年后在重滩建一高2.76米的条石固定坝,能储水100万立方米。1969年11月开工,1971年3月竣工,建成泄洪快淹没少的橡胶坝,国家投资32.5万元,社队投劳9.52万个,原名反修堰,又名新艳尼隆坝,现名重滩水库。1976年2月,更换橡胶坝投资22.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0.15万元,自筹2.65万元。重滩水库回水长14.3公里,集雨面积733.3平方公里,兴利库容350万立方米,坝型橡胶坝,最大坝高5.56米。灌溉面积,设计为1万亩。1984年3月复查,灌溉面积为1.33万亩(其中,有荣县桥头乡三大队2900亩)。

艾叶滩水库,位于贡井区艾叶街前进居委会。1972年11月开工,1973年6月竣工,建成后,有效库容量106万立方米,集雨面积739.5平方公里。坝型为闸墩坝,最大坝高3.5米。设计灌溉面积8300亩,工程复查灌溉面积7700亩。建坝同时,修建配套工程项目:提灌站4处,装机6台,提水量每小时1638吨,能灌溉建设、艾叶两乡8个村46个居民组的灌溉面积;配套干、支渠20条,全长15公里。主体工程国家投资3.2万元,社队投劳6100个,共用土石方506立方米。配套工程国家投资19.74万元,社队投劳15万个,其中,电力提灌站高压部分为3.24万元,低压部分为1万元。

东风水库,位于贡井区建设乡大田、烟河之间。1958年冬开建,1959年春耕下马,为时4个月,人力、物力、财力均为平调,后来按规定折价退赔4.67万元。1963年,执行“以机电提灌为主”的方针,被扒坝还耕,后来修复时,由小(一)型降为小(二)型水库。集雨面积12.5平方公里,土坝高3.4米,库基占地150亩,总库容量30万立方米,死库容量2万立方米,正常水位2.4米,设计灌溉面积1142亩,有效灌溉面积870亩。

双溪水库(原红旗水库),位于旭水河上游双溪书阁,下距县城1.5公里,交通方便,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城镇用水、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大跃进”时期仓促动工兴建,因缺少工程前期勘测设计等原因,不久即停建。1973年省计委和省水利局分别批准工程规划报告,1977年2月批准初步设计和开工报告,1981年压缩基建规模停工缓建。1988年3月,省水电厅同意复工兴建。1990年8月10日动工,预计1993年竣工。按设计方案,建成后,总库容5800万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300万立方米。经过水库调洪后,下游县城的防洪能力可从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可灌溉附城、成佳、龙潭和贡井区的耕地21.6万亩,90%属自流灌溉。

引水

1959年10月,在旭水河电力提灌站建设的同时,全力抓石河堰的兴建。从旭水河的锁江桥至桥头堰共建蓄水20~100万立方米的石河堰10道(其中100万立方米4道),新增蓄水727万立方米。

狗钻洞,属旭水河一级支流东川水系,位于富北与同心乡交界处,小地名“狗钻洞”,属古代引水工程。始建于明代,为拦河堰,堰长40米,高3米,宽0.4米,引水渠全长5000米,堰坝已淤塞,无库容。用水时,在堰顶筑埂,拦水入渠,自流灌溉宋家坝农田650亩。

倒流水,系旭水河支流,在东川水的渗漏河段。长约一公里,地属东兴乡高峰村五组,距东兴场6公里处。由于倒流水河床“凹凸极甚,岩石塞流,峥嵘骇瞻,为一漏段”。河水渗入岩石下面,散流各方,上下游水量悬殊。故称为“倒流水”。民国28年(1939),由沿河筒车户集资银币600元,县府资助1000元,建成石河堰,长50米,宽12米。因质量差,被洪水冲毁,1958年,东兴公社下游左岸开引水渠12华里,自流灌溉一村三、四、五组稻田430亩,渠道质量差,渗漏大,1964年改建为石渠,后建电力提灌站,灌面缩小到50亩。

供水

1959年,3月9日经自贡市城建局批准,在长土狮子山脚下修建长土水厂,占地面积8900平方米,水源采用旭水河水。由西南给排水设计院设计,土建工程由市建筑一公司负责,设备和管道安装由市自来水公司承担。建厂规模为日产水5000吨。预算投资40万元。

航运

航道

旭水河全长118公里,荣县县境内70余公里,民国《荣县志》载:“汪家滩集市矣,初止编木而泭,乾隆中盐业滋炽,始行舟,道咸间,运石炭至八百余舟,光绪三十二年官运局筑石堰,期积水闭泄,用畅舟行,以防农灌,县人讼止之。”后沿河设筒车引水灌田,洪水期仍可行舟。民国25年(1936)后,每年利用洪水行船4至5次,时有木船100余只,抗日战争时期登记有船主28人,木船49只,每只载重15吨,为25家煤炭商运煤至艾叶滩坝,年运量2万吨。后因路运量增加,石堰失修,而逐步歇业。

南宋(1127~1179)时期,自贡市旭水河航道已通行船舶。清嘉庆二年至二十一年(1797~1816),继续修堰,蓄水提高通航行船能力。光绪三十年(1904),从桥头铺至雷公滩由堰公局主持重修和新修了艾叶滩、滩坝、中桥、五皇洞、雷公滩等石堰,保持常年分段通航。

旭水河支流中溪河航道起于上滩河口,止于双河口,全长9.5公里,后废弃。

码头

旭水河上,较大的码头有艾叶滩、滩坝、中桥、五皇洞、雷公滩5个。南宋乾道末年(1173),艾叶滩已成为上游物资的起岸码头,明末因战乱曾一度衰落,清初盐业生产恢复,码头业务再度兴旺。光绪三十年(1904),贡井堰公局主持修建滩坝、中桥、五皇洞、雷公滩为翻滩转运码头。由于建堰提高了水位,两岸商旅过往不便,出现了东源井上渡口、下渡口、宝善井渡口、浩海井渡口、石佛寺渡口、滥码头渡口、惶桶房渡口等。民国28年(1939)井荣公路建成通车,艾叶滩码头开始没落。

旭水河上,贡井盐场原盐经滩坝、中桥、五皇洞、雷公滩4个码头转运外销。民国34年(1945)后,海盐恢复生产,井盐产销锐减,码头业务逐年下降,渡口减少。1950至1958年,码头仅有少量业务,随着陆路交通增多,码头渐被淘汰,渡口仅剩滥码头、石佛寺、楻桶房3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