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承志

更新时间:2024-07-20 15:19

施承志(1886年-1963年),字调梅,1886年生于浙江杭州,11岁时考入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1904年考取官费保送日本留学。毕业后回国投效军界,曾参与创办浙江省警官学校(中央警官学校前身)。晚年归隐林泉,研习武学、国学、中医学与佛学,别号调梅居士,有“武林施调梅”之称。1963年在台北病逝。

人物生平

施承志1886年生于浙江杭州,11岁考入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1904年考取官费保送日本留学。毕业后回国投效军界,曾参与创办浙江省警官学校(中央警官学校前身)。晚年归隐林泉,研习武学、国学、中医学与佛学,别号调梅居士,有“武林施调梅”之称。1963年在台北病逝。

施承志在太极拳和武当对剑方面造诣颇深。1919年,他将孙氏太极拳及各流派太极拳引入军中,被业界公认为“上海太极拳之父”。不少国术名家均与其交厚,李景林田兆麟更是将国术精髓秘传于他,与其相互学习、切磋,结下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凡习太极拳者,皆投拜其门下,如于右任、钱大钧、陈诚、谭祥、谭淑、赵龙文、沈宗瀚、梁实秋、南怀瑾等。

施承志晚年将一生武学辑成《太极拳谱内外功研几录》。弟子钱大钧曾撰文称,“施先生精练太极拳迄今三十余年,学深养到,识者共喻。先生虽年逾古稀,其对太极拳理论之研究与阐扬,始终毫不自满,仍然朝夕揣摩,孜孜罔懈。《太极拳谱内外功研几录》包罗宏富,对于拳术之源流派别,以及太极拳之妙理与功用,引经据典,叙述綦详,更就其数十年来不断钻研、精益求精之心得一一笔之于书,洵不愧为研几穷理,克彰师承之杰作”。

人物作品

施承志:《警察改善之刍言》,《警光》1932年第1卷第1期。

施承志:《调查东北移民垦植报告书》,《警光月刊》1930年第5期。

施调梅:《太极拳精论》,《少林与太极》2009年第7期。

亲友关系

施承志的岳父是晚清金石篆刻大师厉良玉。厉良玉曾参与创办西泠印社,是中日文化交流与民间外交的先驱,作品在日本备受推崇。

施承志儿子施锡祉,1914年4月2日生于浙江杭州。从杭州蕙兰中学毕业后,他考取了上海国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现土木工程学院)。1938年,他从国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自此投身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

自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以来,施锡祉先后曾任上海铁路局第一桥工队队长,铁道部工程总局主任工程师,东北铁路工程局第七、第十工程处主任工程师,隧道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处高级工程师,太原铁路局隧道工程处处长,华北铁路工程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总工程师等职。1977年,施锡祉参与筹划、设计与建设的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各项工作基本上走上了正轨,标志着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1978年8月5日,施锡祉在北京病逝,年仅64岁。逝世后,其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

儿媳金学曙,1922年1月23日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早年学习工作于上海。新中国甫一成立,她即从上海来到北京,投入到人民日报社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她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西医,兼修中医,是当时新中国为数不多的中西医兼修的医生。她是人民日报社的元老,被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邓拓称为“新时代的杰出女性”,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杰出新闻工作者终身成就奖”“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金学曙不仅中西医兼修,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对上对下一视同仁,都以医者慈悲之心,一样认真对待。2014年3月17日,金学曙在北京病逝,享年92岁。

施承志的侄子是著名学者型外交家厉声教,曾参与新中国陆海疆界的确定,被公认为国际海洋法和中国边界与海洋事务权威专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文本的主要起草人与定稿人之一,为国家外交事业作出杰出贡献。2017年8月6日7时38分,厉声教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