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早梅

更新时间:2023-08-30 21:34

《咏早梅》是南朝梁诗人何逊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凌寒独放的梅花,歌颂了梅花傲雪凌霜的高洁品质,同时借咏梅来表现自己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抒发了诗人不趋炎附势,疏枝独立不失气节的品德。这首诗运用大量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

作品原文

咏早梅

兔园⑴标物序⑵,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⑶寒开。

枝横却月观⑷,花绕凌风台⑸。

朝洒长门⑹泣,夕驻临邛⑺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⑻来。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兔园:即梁园,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此代指园林。

⑵物序:时序,时节变换。

⑶拟:对着。

⑷却月观:扬州的台观名。

⑸凌风台:扬州的台观名。

⑹长门:汉宫名。相传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谪居长门宫,即被打入冷宫,终日愁苦愤懑。司马相如作《长门赋》为之解忧。

⑺临邛(lín qióng):汉县名。汉朝巨富卓王孙家居于此。司马相如在卓王孙家饮酒,弹琴传意使卓王孙之女卓文君与之私奔。

⑻上春:孟春正月。

白话译文

兔园的变化足以看出物候时序的转换,而其中最令人惊叹时序变化的就是梅花了。

梅花专等寒冷的天气开放,越是寒冷越开放。

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

芳林园中的梅花能够使文人墨客为之动情,就像当年司马相如泪洒长门,琴挑文君一样。

梅花仿佛知道自己凋零得早,所以赶在孟春正月开放。

创作背景

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四月,何逊任建安王萧伟水曹行参军兼记室、尚书水部郎。次年早春,诗人看到寒风中唯有梅花凌寒独放,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咏梅为题,处处围绕着一个“梅”字落笔,描绘出了一幅凌寒独放的早梅图。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两句不落俗臼,描写了早梅凌寒独放景致。正当大地还是四目荒凉,寒风凛冽的时候,,梅花已预报了春天的来临,所以说“惊时最是梅”。“惊”字用拟人笔法,突出梅花对节令转换的特殊敏感,同时也赞叹了梅花傲视霜雪的高贵姿态。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四句,则具体地描绘梅花的高标逸韵。梅花不畏严寒,凌霜傲雪,嫣然开放。诗人用“衔”、“映”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盛开,霜落其上,与白雪相映成趣的景象。

却月观、凌风台是园中台观名,一个“横”字,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的高贵品格;一个“绕”字,写尽了梅花俏丽报春的妩媚情态。从语法上讲,“衔霜”、“映雪”是动宾结构,“枝横”、“花绕”是主谓结构,这样就错落有致地写出了满园梅花盛开、光彩照眼的动人情景。

满园的景色使诗人不禁由花事联想到人事,想起了人世间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二句用典,一悲一喜,一离一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二句又写梅花早开,与开头呼应。诗人揣度梅花早开的原因,用拟人的手法赞颂了梅花的的凌寒独放,而梅花为了展示自己生命的光辉,冲破严冬,则更表现出了一种崇高的气节。

全诗把情、景、理相结合,景中寓情,情中有理,通过一种完美的交融,寓情于物,将梅花作为自己的化身,描述了一副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表现诗人不趋时尉势,疏枝独立不失气节的品德。

名家点评

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沛霖《历代诗文名著新选——八代三朝诗新选》:“‘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二句,不但拟人的动作,而且拟人的心理,可谓把梅花写活。而‘横枝却月观,花绕凌风台’二句,将花与周围建筑合写,有背景依托,更显其美。”

作者简介

何逊(?—518年),南朝梁诗人。梁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何承天曾孙。少为范云沈约所称赏。梁武帝天监中,曾任建安王萧伟的记室,并随萧伟去江州。后来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萧秀的幕僚,还兼任过尚书水部郎。晚年在庐陵王萧续幕下任职,再度去江州,未几病逝。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何逊诗与刘孝绰齐名,号称“何刘”,诗风明畅,多清丽佳句,声律上已接近于唐代近体诗,其诗对后世诗人有较大影响。有集八卷,已佚。著有《何逊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