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缺血

更新时间:2023-12-12 10:05

局部缺血是指器官或组织的含血量减少。

简介

器官或组织的含血量减少,称为局部缺血。局部缺血可以是全身性贫血的局部表现,也可以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结果。

原因分类

根据局部缺血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如下类型:

1.压迫性缺血因肿瘤、绷带过紧,积液等对动脉血管的压迫,使血管腔变狭窄或闭塞所致。临床上,大动物长期躺卧形成的褥疮,这是卧侧血管受到压迫,局部缺血造成组织坏死的适例。

2.阻塞性缺血动脉管腔内血栓形成、栓塞等,造成血管阻塞,以致血液供应受阻而发生局部缺血。

3.血管痉挛性缺血麦角碱中毒、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寒冷、严重创伤等,引起缩血管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动脉痉挛性收缩而造成缺血。

4.侧枝性缺血见于瘤胃穿刺放气过速及休克等,因大量血液急剧流入腹腔脏器,而造成其他器官、组织的缺血。

病理变化

局部缺血的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局部温度降低,充实感减弱,被膜皱缩。切面少血或无血。由于含血量减少,失去血液的红色而呈现器官组织的固有色泽(如肺、肾和黏膜呈灰色,肝呈褐色)。对缺氧敏感的组织细胞常发生萎缩、变性或坏死。

主要影响

局部缺血的后果取决于缺血的程度、持续时间、器官组织对缺氧敏感程度及有无侧枝循环代偿等因素。如果动脉血流完全断绝,又不能建立侧枝循环,组织可发生急性坏死。心肌与骨骼肌相比较,心肌对缺氧敏感,骨骼肌的耐受能力较强。结缔组织与实质细胞相比,贫血缺氧导致实质细胞萎缩、变性或坏死,而结缔组织反会增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