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

更新时间:2024-09-13 22:49

太平军,是太平天国军队的简称,该称呼特指从1851年洪秀全永安建制到1864年天京陷落期间太平天国领导下的农民军队。

发展历程

1850年秋,洪秀全为发动起义,夺取政权,命各地“拜上帝会”会众到广西桂平金田村“团营”,编组训练,开始建军。

1851年(太平天国辛开元年-清咸丰元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后,正式成军。太平军信仰上帝教,汲取和融会了中国古代农民平均主义西方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以推翻清朝,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为理想。初起时仅陆营单一兵种,2万人左右。

1852年夏建立土营。1853年建立水营。定都天京(今南京)后,陆营编制95个军,水营9个军,土营2个军。实际能战之兵总数为10万~15万人,最盛时号称百万。太平军以天王洪秀全为最高统帅。初期,实行五军主将制度:以杨秀清为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不久,设辅佐天王管理全军的正、又正、副、又副军师,以各主将分任,唯石达开未封军师。

1851年在永安(今蒙山)封各主将为东、西、南、北、翼五王,建立军政合一体制。声明各王俱受东王节制,杨秀清遂成为全军实际统帅。1856年天京内讧后,五军主将制实亡,天王授石达开为通军主将,指挥全军。旋因石达开带兵出走,由天王自任军师,统辖全军。

1858年恢复五军主将制,并增设掌率制,以蒙德恩任中军主将正掌率,统率全军;陈玉成为前军主将又正掌率;李秀成为后军主将副掌率;韦志俊为右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洪秀全自兼军师。

1859年,以干王洪仁_为精忠军师,总理军政。后又设靖东、平西、定南、征北四方主将。各主将地位、职权远不如前期崇隆。

1861年后,因滥封王爵,指挥体系变得十分繁杂,机构日趋臃肿,征伐都由诸王领军。

1863年(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清同治二年)7月起,以忠王李秀成为真忠军师,统率全军。太平军仿《周礼・夏官》之制,按“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的制度编组。以军为基本单位,军设军帅,下辖师、旅、卒、两、伍,分设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按《太平军目》,一军有军官(自两司马至军帅)656人,伍长2500人,圣兵(伍卒)10000人,共13156人,但实际上都不满员。军帅以上,依次设监军、总制、将军、指挥、检点、丞相各级官职,平时居朝内分任政务,战时可分领一军或数军出征作战。除正职官兵外,各军另有经办军需、文书诸务的典官数十名及下属若干办事人员。太平军兵员多半来自农民和矿工、会党等社会下层群众,也有不少清军降卒。阖家投奔者,壮男编入战斗部队,妇女编入女营,儿童则分置各军各馆,称童子兵。女营编制与陆营略同,但不设师、旅。女营主要从事一般体力劳动,间或也协助守城作战。

太平军初期“裂布为旗”。克武昌后,旗帜始有统一制式,呈方形、三角形,尊卑有序,大小不等,上用黑字、红字书写官职。指挥以上旗帜另加水红色火焰边,自翼王至东王,分别用蓝、黑、红、白、绿色火焰边。后期旗帜制式、色彩多有变化。太平军军纪,初起时有简明条规五条:一遵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莫犯;四公心和傩,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此后,又陆续颁布律令,总数达62条,涉及礼拜、扎营、操练、作战、官兵关系、军民关系诸方面。先后刊刻了《天条书》《太平条规》《行军总要》等有关军纪的诏书,太平军军纪趋于条文化、系统化。前期太平军军纪严明,后期日趋涣散、败坏。太平军武器装备以刀、矛、弓箭镖、钩镰等冷兵器鸟枪抬枪等旧式火器为主,并配合一些竹制武器,后期配有少量洋枪、洋炮等新式火器。水营战船以民船为主,制式不一,设备陈旧,后有少量自造小型战船,并夺取敌之火轮、炮艇服役。太平军供给初期实行“圣库”制度。凡官兵家财、作战所得钱物,尽交圣库,违者严处。规定人无私财,官兵无常俸,所需钱物,视圣库盈虚,按定制发给。

1854年起,又在太平天国统辖地区实行交粮纳税制度,作为军队粮饷的重要来源。自中期起,圣库制度渐趋废弛。太平军的粮糗、衣物、席帐、军械、火药等军需物品,有各类军需典官负责筹措。在行军作战期间,主要通过获取清军战利品、向军力所及的民间征集;在较固定的据点和控制区,主要依靠科派,即由乡官向居民摊派索取,以及通过交易获取。太平军每日早晚须敬拜上帝,每逢礼拜日举行宗教仪式,凡有重大军事行动,常以“讲道理”形式进行教育,宣布用兵宗旨、交代作战任务、鼓励士气、申明军纪等。太平军重视部队军事训练,利用战斗间隙进行操练,定期进行“试兵”(紧急集合)。军官除精练弓、刀、枪、炮外,还要讲习《武略书》《兵要四则》等书。太平军初起时,囿于两广地区,东冲西突,并无明确战略目标。

1852年在湖南道州(今道县)整顿后始定“专意金陵”战略方针,积极攻取。定都天京后,骄傲轻敌,多路分兵,导致北伐失败,后又以保守天京为中心任务,屡屡从各战场抽调兵力回救,战略上陷于被动,直至最后死守天京,不作他图。太平军作战注意列阵,主要阵式有牵线阵螃蟹阵百鸟阵伏地阵等,阵法严密。讲究战法,经常运用围魏救赵、设伏诱敌、以舍为取、将进反退、反客为主、杀回马枪、穴地攻城等战法,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后期因少量使用洋枪洋炮,战术随之也有所变化。太平军先后征战于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直隶(今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福建浙江云南贵州四川广东18省,先后攻克城镇500多座。在与清王朝的经制兵八旗绿营湘军淮军以及英法军、洋枪队长期的战争中,运用了攻城、守城、野战、水战等多种作战样式,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战役。

1864年7月,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为湘军攻陷,太平军余部在长江南北坚持斗争。江南太平军至1866年覆灭,江北太平军于1864年底与捻军合编,继续反清作战,直至1868年覆灭。

意义

太平军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一支组织有序、能征善战的武装队伍,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抗击了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英勇悲壮的一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