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同花园

更新时间:2023-02-18 18:07

哈同花园是旧上海最大的私家花园,位于原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

历史沿革

这里曾经拥有山石池水,舸舫亭阁、奇花异草,方圆20公顷,26个景点,处处胜似仙境。不幸,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沦陷,园内所藏金银财宝,被日寇洗劫一空,瞬时诺大的一个花园,变成了一片废墟。1955年人民政府在此建成巍峨的中苏友好大厦,现为上海展览中心。

哈同花园以其灵巧、精致、丰富的景观设计,在上海近代园林建筑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讲述哈同花园的故事,需要先说一下哈同。

哈同全名欧爱司·哈同,1851年出生于土耳其统治下的巴格达城(现伊拉克首都)。其父为犹太人,以经商为业,育子女6人,哈同排行老三。哈同5岁随父迁居印度孟买,不久因与兄不睦,只身流浪香港谋生,并进老沙逊香港分行当小职员。

1873年转到上海老沙逊分行任司阍(传达室看门)。根据当时他囊中羞涩,全部家产只有6元龙洋,至此只能与洋行雇佣的中国勤杂工住在一个工棚内,但是凭着他机灵的脑袋,勤奋的工作,在传达室一天也可捞到一二十元外快,又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于是得到洋行大班赏识,转入新沙逊洋行,提拔为跑街,进而又提拔为烟土仓库保管员和收租员,并于1879年进一步被破格提升为大班,协办兼管房地产部。

在此期间,他利用贩卖烟土,赚了不少钱,并利用这些钱,在南京路一带用他的投机伎俩陆续占取了一些土地,奠定了他经营地产和发财致富的基础。特别是他先后当上了法租界董事和公共租界工程部董事后,因为有机会参与策划非法扩大租界或越界筑路的阴谋,可以预知拓宽马路,扩大公共设施的计划,所以多次依仗特权,用低价强购中国人的土地。

1901年他独资开办了哈同洋行,专门从事房地产投机。经过多年经营。巧取豪夺,到20世纪30年代,在南京路上已占用一半房地产,成为上海近代史上名声显赫的一个“地产大王”。

哈同花园设计人是一个叫乌目的山僧,此人原名黄宗仰,自幼博览全书,旁及释家内典,20岁不到就在上海清凉寺出家。然而在他目睹清朝腐败之后,即按“普渡众生”之旨,投入革命斗争。在上海他参加了营救章太炎的活动,未成。就避难日本,广游日本许多庙宇园林。后再孙中山鼓励下,重返祖国继续反清大业。

1902年春,罗迦陵去金山烧香,不期而遇乌目山僧。罗慕其名,遂聘山僧设计哈同花园。乌目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为蓝本,进行布局,从1902年起逐步将哈同花园扩建,到1910年全部竣工,耗时8年,轰动上海滩,被称为“海上大观园”、“海上迷宫”。哈同叫这座花园为“爱俪园”,园中用欧爱司·哈同中的“爱”与罗迦陵(字俪蕤)中的“俪”组合而成,表示对罗的爱慕。

当时冯国璋(1857-1919)是中华民国大总统,民国六年9月,曾发给哈同一枚“四等嘉禾章”。徐世昌(1855-1939)任大总统期间,又给哈同颁发过一枚“三等文虎章”、二枚“二等嘉禾章”。

民国时期的一批遗老,如岑春煊黎元洪章太炎章士钊齐燮元等政客、名流,均曾来过爱俪园观光。

1912年6月,哈同在爱俪园内还宴请过孙中山,其时女宾有孙中山的两位女儿和他的秘书宋霭龄,并合影留念。

景观介绍

哈同花园内可以说到处有景点,其中最突出的有:天演界、飞流界、文海界(藏书楼)、海棠艇、驾鹤亭、引泉桥、侯秋吟馆、西爽轩、听风亭、涵虚楼等,且园中各景都有当时的达官和名士留题或缀写楹联。整个花园风光漪涟、辉煌雅致。设计手法中西揉合,不拘一格。例如“引泉桥”外形是中国式,而栏杆是用西式铸铁花洛可可式:“侯秋呤馆”是日本式建筑,但在居室四周却绕有阳台,为殖民地式:“听风亭”屋顶是中国宫廷式,但其柱头却是古希腊科林斯式;“涵虚楼”仿江南园林中的楼阁形式,边上长廊有漏窗、美人蕉栏杆;“天演界”戏台则精雕细刻,仿中国传统厅堂形式。哈同诚聘名人雅士在园内兴办学校,收藏文物。出版书刊,并领养一批子女,还在园内宴请军政工商各界,召开赈济救灾大会,甚至为革命党人聚会提供一席之地,还给清代遗老僻静,使这里又成为一个政治活动场所。

主要建筑:

三堂:崇礼、戬寿、燕誉。

二楼:春晖、慈淑。

十八亭:接叶、听风、观渔、拨云、扪碧、岁寒、挹翠、远驾、赊月、题扇、迎旭、思潜、鉴泓、月在、环翠、万籁、笙竽、小筼筜、椒亭。

六桥:絮舞、引泉、迎仙、横雪、渡月、玉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