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道

更新时间:2022-05-09 16:15

台湾道为1684年-1887年台湾的行政区划名称、最高地方政府官署、或实际地方统治者官职简称。前身为1684年—1723年的台厦道。1887年台湾道升格为省,然仍保留该官署,并计划加设一道,因割台而未实现。虽说台湾省脱离福建省且分省而治,但因为福建与台湾仍有相当密切的行政体系关系,因此台湾省的正式名称仍为福建台湾省。

行政区划

在行政区划或官署名称方面,台 湾道所属区划之道,为清朝特殊行政区划,行政区域地位介於省与府之间。而台湾清治时期这段时间,台湾道正属福建省所管辖,地位位阶 低於福建省,但高於如: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的建制,全名为福建省台湾道。不过因为台湾道与台湾府管辖区域长期间多所重叠,因此部分文献仍以台湾府称清治时期之台湾。

台湾道直至1887年升格为台湾省,然仍保留该官署。不过因为布政、监察、军事、纳税等体系仍与福建有相当密切的行政体系关系,也同受闽浙总督管辖,因此于各式文件中,台湾行省的正式名称为福建台湾省。

《圣祖实录》卷三十三、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 :康熙九年四月,西元1670年改置兴泉道,领兴化、泉州二府。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海防同知改驻厦门。《世宗实录》卷五十三: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徙兴泉道道治于泉州府属厦门厅。《世宗实录》卷一四三: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6升泉州府属永春县为永春州来道属,改道名为兴泉永道,至清末,兴泉永道领府二一州:兴化、泉州、永春州,直隶州一:永春州。

代表

福建分巡台湾道

福建分巡台湾道分设置於1727年,此官职与前身台厦道最大不同是台厦道道署设於厦门,升格之後的台湾道则直接设署於台湾台 南,也派实赴任。不过在几乎同时期,清朝亦增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来制衡渡台设署之台湾道。此外,台湾清治时期的这阶段,台湾仍为福建省所管辖,主官皆为外地轮调。1767年,张珽任职期间,福建分巡台湾道升格为福建分巡台湾兵备道,而此次升格後不久,拥有监察台湾军政权责的巡台御史也为之裁撤。

福建分巡台湾兵备道

台 北城为1880年代中期之台湾道刘璈所督工兴建,该城是台湾史上惟一全部用优良石条所建的石城,也是惟一的长方形城池,更是清代最後一座风水石城。福建分巡台 湾兵备道升格设置於1767年。该官衔与前身份巡台湾道最大不同在予明确加授台湾军权,也就是统领台湾镇,负责总兵亦受该官职制约,之後更免受巡视台湾监察御史制衡。1791年,万锺杰任职期间,福建分巡台 湾兵备道再度升格为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1791年,清治时期的台湾地区的实际统治主官再度升格,名称则变成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该官衔明确加授按察使衔,也就是将本来的正四品道员官衔提高到正三品按察使官衔。同时,也将福建省监察台湾的职务划分与台湾道。简言之,就是新官衔增加了独立监察权。而此次的升格,相信与动摇全台的林爽文事件有很大关系。

1885年,台湾道行政区划升格为省之後,正三品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原则受从二品台湾巡抚制约,实际行政权也为福建台湾布政使所承袭。因为管辖区域重叠,也造成了军政皆双首长制的窘困尴尬。而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与同时期就任台湾道的刘璈,还因为争权造成许多纷争,1889年,在西仔反战役立功且主导兴建台 北城﹔对台湾极有贡献的台湾道刘璈最後还因被诬告而充军黑龙江。

变迁过程

先前机关:

福建 台厦道 台湾最高行政机关———— 福建 台湾道 台湾最高行政机关——————福建 台湾兵备道 台湾最高行政机关————————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台湾最高行政机关

(福建分巡台湾厦 门道为1687年-1727年)——(福 建分巡台湾道设置於1727年—1767年)——(福建分巡台 湾兵备道升格设置於1767年—1791年)——(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1791年-1887年)

总之就是在1684年-1887年这两百年间发生的。

後继机关:

1887年台湾道升格为省,就是后来的台湾省,也就是福建台湾省或叫福建 台湾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