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煜明

更新时间:2024-08-16 10:53

卢煜明,男,1963年10月12日生于香港,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病理学讲座教授、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香港科学院院长,香港科技创新联盟主席。

人物经历

1963年10月12日,卢煜明出生于香港,小学阶段,卢煜明在香港接受英式学校系统的教育,五年级时通过竞争激烈的考试被香港圣若瑟书院(St. Joseph’s College)中学部录取。

1983年,进入剑桥大学,以两年时间完成基础医学课程,并在第三年做克隆研究。

1986年,本科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89年,从牛津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和外科学士学位。

1990年,获得剑桥大学硕士学位,之后进入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Hertford College),担任自然科学初级研究员,后受威康研究职业发展基金资助做了一年的临床医学讲师(至1993年)。

1994年,被聘为临床生物化学讲师及格林学院讲师。与此同时,他还是牛津大学教学医院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John Radcliffe Hospital)的化学病理学荣誉顾问。

1994年,卢煜明在牛津大学取得哲学博士;七年之后,又取得牛津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1997年1月,香港回归中国前夕,卢煜明回到出生地香港,加入香港中文大学

2000年,当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2001年,当选世界十大杰出青年

2006年,获得香港裘槎基金会优秀医学科研者奖;同年获得美国国家临床生物化学学院杰出科学家奖。

2011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同年获颁银紫荆星章。

2013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被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5年,当选为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2016年9月,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9月,获颁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化学。

2017年12月,获得第十一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同月,被权威科学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评为“2016年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之一。

2018年9月,获《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评为“2017年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的首5位,是连续第2年获此殊荣,亦是唯一上榜的香港科学家。

2019年9月,“复旦-中植科学奖”理事会决议将2019年“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卢煜明。

2020年9月,获得2021年科学突破奖–生命科学奖,奖金300万美元。

2020年10月,获选为《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2019年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是连续第四年获此殊荣。

2021年8月,成为2021年生物学科“皇家奖章”得主,是该奖项成立近200年以来首位华人得奖者。

2022年9月,获颁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是第五名获奖的华人,也是继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教授以外,唯一以中国为研究基地的拉斯克奖得奖者。

2022年11月29日,当选为香港科学院院长。

2023年8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同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年12月,获得首届“腾冲科学大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卢煜明于1997年发表孕妇的血浆内存有高浓度的胎儿DNA,他和其团队后来研发了唐氏综合症的无创检验方法,迅速被超过90个国家所采用,成功将以DNA分析为本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从科学研究层面应用至临床诊断,是医学界的重大突破。此外,卢煜明的团队透过大型平行测序技术及创新的生物信息科技,分析母体血浆中的微量DNA,成功破解了胎儿的全基因组图谱,可从而及早预测多种遗传病,是无创产前诊断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技术并可以应用到多种癌症的检测。标志性科研成果有:

1989年:证明孕妇的血液里存在胎儿细胞,卢煜明一直致力于研究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并在无创性产前DNA检测领域处于前沿的位置。

1997年: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上发表《孕妇血浆与血清中存在胎儿DNA》(Presence of fetal DNA in maternal plasma and serum),这是全世界首次发现游离胎儿DNA存在于母体血浆中,理论上可以通过检测游离在母体外周血的胎儿DNA来检测胎儿的遗传物质,从而实现无创零风险的遗传检测,开启了无创产检 (NIPT,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的先河。

2002年:设法做到识别孕妇与胎儿DNA的差异,解决了从孕妇的血液中识别出胎儿DNA的关键性难题。

2003年:首次证明胎盘是母体血浆中胎儿RNA的主要来源。这一研究为非创伤性产前诊断带来了数百个新标记。该研究成果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

2007年:首次利用母体血浆中胎儿RNA用作唐氏综合症的检测,准确性超过90%。报告发表于Nature Medicine。

2007年:首次提出利用单分子技术,如digital PCR,作唐氏综合症的检测。该研究成果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

2008年:利用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作唐氏综合症的检测。报告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

2010年:带领团队利用孕妇血浆中的信息成功描绘出胎儿整个的基因图谱,为产前诊断遗传病甚至癌症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2017年:领导的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结果《Analysis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to Screen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血液内的病毒DNA,有助于提早发现在中国南部地区非常普遍的鼻咽癌,这种无创筛查癌症的手段,验证了“一滴血查癌症”的可行性。

截至2020年,卢煜明与其团队研发的“无创产前诊断”技术已被全球90多个国家及地区广泛采用,每年有超过700万名孕妇受惠。

截至2016年,卢煜明发表的科学著作超过260篇,并被引用超过8000次,在血浆DNA科研领域发表过107篇SCI收录论文,多篇论文刊载于世界顶尖期刊,如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38.6)、Lancet(IF21.7)、PNAS(IF10.5)及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IF12.3)等,当中17篇文章总引用率1199次,他引857次;技术取得或申请了7项国际专利。

代表论文

人才培养

卢煜明表示,投身科学研究必须要对其从事的领域具备持久的兴趣,团队的力量更是助其取得相关科研成果的关键。

卢煜明作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也肩负起作育英才的责任,对于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投身科研感到欣慰。“年轻人的本钱是时间,如果想试,就应该尽量去试,不要太多顾虑。”他认为,做科学家一定要有国际视野,他鼓励年轻人争取多与国外专家交流,到国外顶尖大学感受浓厚的科研气氛,将所学带回香港。

荣誉表彰

个人生活

卢煜明的父亲卢怀海是一位精神病专家,母亲是一位钢琴家和歌手。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卢煜明致力于研发的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开创性地利用孕妇外周血中存在的胎儿DNA筛查唐氏综合征等多种遗传疾病,使万千孕妇及胎儿受益。作为无细胞DNA分子领域的领军人物,卢煜明和他的团队还不断延拓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正逐步将研发的技术应用到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中,造福更多的患者。(复旦-中植科学奖理事会评)

卢煜明在血浆DNA诊断技术的贡献,尤其是他开创革命性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方法。(AACC Wallace H. Coulter讲学奖)

卢煜明在探索以血浆分子技术检测并监控鼻咽癌和肝癌病况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研究成果对全球医学及科学界影响深远,他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的发现,在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方面做出的开拓性贡献。(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从⽆创性产前诊断到癌症早期筛查,从减轻病患痛苦到颠覆⾏业的技术突破,再到推动⼈类⽣命科学领域发展,卢煜明教授和他的团队从没停下过探索⽣命的脚步,是个⼈成就,更是医⽣群像,致敬每⼀位笃定前⾏的医者。(2021-2022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