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指挥学

更新时间:2021-05-23 08:06

军队指挥学是研究军队指挥活动规律并用于指导实践的学科。以军队作战行动的组织指挥为基本研究对象。任务是总结军队指挥经验,揭示其一般规律,预测军队指挥发展趋势,为提高军队指挥效能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主要内容:军队指挥活动的特点、基本理论和指导原则;军队指挥系统的结构及各子系统的职能和相互关系;军队指挥活动的过程及基本任务和完成的程序;组织实施军队指挥的科学方法。

按层次,分为战略指挥学、战役指挥学和战斗指挥学;按作战和保障,分为作战指挥学(联合作战指挥学、合同作战指挥学等)、后勤指挥学、装备指挥学;按军种、兵种,分为陆军指挥学、海军指挥学、空军指挥学、战略导弹部队指挥学,以及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通信兵、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航空兵、空降兵等指挥学。基本任务是总结军队指挥的实践经验,揭示军队指挥的一般规律,预测军队指挥的发展趋势,为提高军队指挥效能,达成军队指挥目的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军队指挥学的建立及其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加强军队指挥建设和指导军队指挥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军队指挥理论源远流长。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随着战争形态和军队指挥手段、指挥体制、指挥方式及其地位和作用的演变,军队指挥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军队指挥学则在战争和军队指挥实践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在长期理论积累的基础上,为适应各个历史时期军队指挥的需要而逐步建立起来。人类社会自有战争和军队以来,如何养兵用兵、指挥打仗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古代军队指挥理论记载于浩如烟海的兵书战策和史书之中,具有代表性的军事理论著作主要包括中国的《孙子》《吴子》《管子》《六韬》,古希腊色诺芬的《远征记》、古罗马凯撒的《内战记》和弗龙蒂努斯的《谋略》等。古代军队指挥理论虽然对军队指挥手段运用、将帅在军队指挥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有一定的论述,但主要集中体现在所概括提出的军队指挥活动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上。这些原则主要包括知彼知己、先计后战、果断灵活、统一指挥、注重诡道、任将要当等。古代军队指挥理论在历史上对指导当时军事行动发挥了巨大作用,且具有超时空的价值,有些理论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近代军队指挥理论,在中国指1840~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所形成的军队指挥理论,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主要指自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西方军队形成的军队指挥理论。从17世纪开始,近代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军队的武器装备有了长足的发展,军队规模和组成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新的作战样式不断出现,战役战斗的流动性和激烈程度有了空前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军队指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时期的军队指挥理论不仅体现在各种军事理论著作之中,而且开始集中反映在军队条令之中。有线电和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并运用于军队指挥以后,军队指挥理论得以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1851年有线电报问世不久,F.恩格斯在《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的条件与前景》一文中,论及有线电报对变革作战指挥的重要作用时指出:“不采用电报,就绝对不可能指挥他们。而且因为在这样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战略家和战术家(战场上的指挥官)不能集于一身,所以在这里就要有分工。战略行动,即各军行动的协调,必须由一个电报中枢来指挥;而战术行动则由各个将军来指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34页)中国翻译出版了大量欧美和日本的军事著作,其中有关军队指挥方面的理论观点,对中国军队指挥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苏军所积累的军队指挥思想和经验,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指挥理论的形成影响较大。世界其他国家反映军队指挥理论发展的代表著作主要包括《战争论》《战争艺术概论》《拿破仑文选》《毛奇军事著作》《军队大脑》《高级指挥部》《统帅纲要》等。中国晚清和民国早期对军队指挥理论发展产生影响的著作主要有《将略要论》《兵学新书》《军队指挥纲要稿案》等。这一时期的军队指挥理论主要包括军队指挥组织理论、军队指挥层次与指挥跨度理论、军队指挥手段运用理论、军队指挥组织协同动作理论等。近代军队指挥理论不仅对指导近代军事行动起到了重大作用,而且对于推动现代军队指挥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队指挥领域的广泛运用,军队指挥实践经验日益丰富,军队指挥理论逐步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人们通过现代战争特别是现代局部战争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军队指挥规律,积极研究指挥理论,撰写了大量理论著作,涉及军队指挥学的一些重要领域,逐步形成了军队指挥学的理论体系。在军队颁发的许多条令条例中,对军队指挥的原则和方法都有相应的规定。这些都为军队指挥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以往对军队指挥的研究,多与战略战术理论及其运用结合在一起。随着军队指挥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为适应现代条件下军队指挥的需要,军队各类指挥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成立,对军队指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军队指挥理论逐渐从战略战术理论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各类军队指挥学专著相继出版,军队指挥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确立起来。198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军队指挥学为军事学下设的一级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指挥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88年2月,第一部指挥理论专著《合成军队指挥学》问世。之后《军队指挥学》(1989)、《军队指挥学基础》(1989)、《现代军队指挥》(1993)、《海军指挥学》(1993)、《作战指挥学》(1994)、《作战指挥概论》(1995)、《第二炮兵指挥学》(1995)、《军队指挥基础理论研究》(1997)、《联合战役作战指挥》(1999)、《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与协同》(2000)、《作战指挥学》(2004)、《信息化条件下的合同战斗指挥》(2004)、《联合战役指挥学》(2005)、《军队指挥学》(2007)、《信息化战争作战指挥研究》(2009)、《军队指挥的科学》(2011)等军队指挥理论专著相继出版,对包括军队指挥基础理论、军队指挥系统和指挥活动等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联合作战指挥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指挥问题研究日益深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指挥学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主要包括:军队指挥本质、军队指挥历史、军队指挥要素、军队指挥规律、军队指挥原则、军队指挥艺术、军队指挥体制、军队指挥手段、军队指挥方式、军队指挥活动、军队指挥建设和研究方法等。军队指挥这一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根本属性。区别于军队领导、军队管理等其他活动的重要标志,是军队指挥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军队指挥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正确认识军队指挥本质,特别是科学界定军队指挥的内涵及其外延,是准确把握军队指挥学研究范畴、层次、内容和方向的重要前提,也是研究军队指挥学其他问题的理论基础。军队指挥本质主要包括运筹谋划,作出决策;发令调度,实现决策。军队指挥除了对所属部队的支配和发令调度外,还需要运用指挥艺术与指挥谋略,欺骗、迷惑和调动敌人,创造有利战机,能动地将作战导向胜利。军队指挥产生、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军队指挥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研究军队指挥历史,目的是总结和借鉴军队指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发现和掌握军队指挥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作用机理,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现在和科学预测未来,更好地指导未来信息化战争军队指挥实践。军队指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军队指挥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决定军队指挥规律和发挥军队指挥效能的客观基础。研究军队指挥要素,就是深入分析各要素的特性、功能及其对军队指挥的影响,进而探索各要素与军队指挥的必然联系,最终揭示军队指挥规律。军队指挥各要素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军队指挥规律制约和支配着军队指挥实践。军队指挥规律在军队指挥学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军队指挥理论的重要基础。只有科学揭示军队指挥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军队指挥问题,保证军队指挥按客观规律办事。对军队指挥规律研究的程度,决定着对军队指挥规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军队指挥规律具有一般规律所具有的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层次性和可知性等基本特点。军队指挥一般规律或基本规律,是军队指挥共有的、基本的规律,对任何军队指挥活动都起到强制性作用。研究军队指挥规律,应把重心放在研究一般规律或基本规律上。军队指挥的一般规律或基本规律是军队指挥符合战场客观实际则胜,反之则败。内容主要包括:①指挥者正确的主观指导,是军队指挥符合战场客观实际的关键。军队指挥实质上是指挥者对被指挥者的作战和其他军事行动的准备与实施所进行的主观指导,客观实际是与军队指挥紧密相关的一切客观情况与条件。军队指挥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实质上就是指挥者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多打胜仗的关键,就在于指挥者主观指导的正确,以达成军队指挥与战场客观实际相符合;而失败者主要是军队指挥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相违背。②强而可靠的军队指挥能力,是军队指挥符合战场客观实际必备的基础。指挥者在实施军队指挥的过程中,要科学、正确地认识战场客观实际,实现军队指挥与战场客观实际相符合,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这一条件和基础,就是强而可靠的军队指挥能力。军队指挥能力的强而可靠,就有可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敌对双方各方面情况;确定作战方针、定下作战决心、制定作战计划等就可能比较符合战场客观实际;通过控制协调,实现作战决心、完成作战任务的把握性。③科学合理的军队指挥系统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军队指挥符合战场客观实际的组织保证。军队指挥是由指挥者和指挥手段构成的军队指挥系统来组织与实施的。军队指挥是否符合战场客观实际以及符合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指挥信息在军队指挥系统中转化的实时性和正确度。而指挥信息转化是否实时、正确,又同军队指挥系统的结构是否科学合理、运行机制是否顺畅、职能作用发挥是否充分密切相关。军队指挥系统结构科学合理,指挥信息流程就快速、实时,军队指挥效率也就越高。军队指挥理论的精华,也是军队指挥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人们对军队指挥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水平,集中体现着军队指挥思想的成熟程度。依据对军队指挥规律的科学认识,结合军队指挥的客观要求,探索和确立本国军队的指挥原则,对于建立科学的军队指挥理论体系,统一军队指挥思想,规范军队指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军队指挥原则是随着军队指挥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依不同的历史时期而不同。研究和探索军队指挥原则,必须依据对军队指挥规律全面、准确和科学的认识,结合现实战争中军队指挥的客观实际,确立适合本国军队的指挥原则,使军队指挥原则始终保持鲜明的时代特征及较强的指导性。军队指挥员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在军队指挥活动中展现出来的非规范化的指挥才能,是建立在军队指挥科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兵作战的领导艺术。其特定的范畴是:①军队指挥员的特色。只有军队指挥员的创造性指挥活动,才能纳入其范畴。②军队指挥员一种特殊的非规范化的才能。以军队指挥员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为基础,主要体现在如何结合实际、卓有成效地灵活运用军队指挥原则。③创造性指挥的产物。没有创造性的指挥,就没有军队指挥艺术可言。④表现舞台是军队指挥实践。军队指挥艺术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并受实践的检验和制约。研究军队指挥艺术必须面向实践,从前人的指挥成就和自己的指挥实践中去探索真谛。军队指挥艺术主要表现在判断情况、定下决心、部署兵力、运用战法、捕捉战机、调动敌人等各个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指挥艺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各个历史时期均有突出表现。军队指挥在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和相互关系等方面所确定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军队领导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指挥者和被指挥者及其联结起来的通信与指挥信息系统构成的从上到下的完整系统。按类型,分为平时指挥体制和战时指挥体制;按层次,分为总部指挥体制、军种指挥体制、战区指挥体制、部队指挥体制;按功能,分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和军种、兵种指挥体制等。每个层次的指挥机构通常设有作战、情报、通信、机要、信息作战等部门,有的还有负责管理军事行政的部门,这些部门在军队作战和其他军事行动中,具有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基本职能。深入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军队指挥体制,对于丰富、完善和发展军队指挥学理论体系,加强军队指挥建设,提高军队指挥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构成军队指挥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指挥者实施指挥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与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军队指挥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不断改进,其先进程度与军队指挥效能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军队指挥手段正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研究军队指挥手段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军队指挥影响的规律性,对于促进军队指挥手段的现代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军队指挥手段在现代战争中的效率倍增器作用,不断提高军队指挥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种指挥活动总是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反映着指挥者对被指挥者支配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军队指挥方式的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指挥者的指挥质量与效率,还影响被指挥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作战全局。深入系统地研究军队指挥方式,对于丰富、完善和发展军队指挥学理论体系,提高军队指挥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军队指挥员及其参谋机关履行指挥职责、行使指挥职权的过程。制约和支配着军队作战和其他军事行动。指挥活动理论是军队指挥学理论体系中最活跃、最富有实践性的内容,指挥活动成效是夺取作战胜利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对作战和其他军事行动的进程与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军队指挥活动是复杂的思维与行为过程,研究军队指挥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军队指挥员及其参谋机关在掌握情况、运筹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评估效能等方面的活动内容、特点、要求、程序和方法,客观反映军队指挥活动的基本规律,不断丰富军队指挥理论,用以指导军队指挥活动,不断提高军队指挥效能。平时为提高军队指挥能力而进行的各项准备,是军队指挥实践的先期活动,也是提高军队指挥效能的必由之路。主要包括军队指挥理论建设、军队指挥体系建设、军队指挥人才建设、军队指挥手段建设、军队指挥场所建设、军队指挥法规建设和军队指挥训练等。深入系统地研究军队指挥建设理论,对丰富、完善和发展军队指挥学理论体系,积极推进军队指挥领域的变革,全面提高军队指挥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军队指挥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准确揭示和客观反映军队指挥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军队指挥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适用于观察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基本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①系统研究法。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和研究的方法。要求从整体出发,对系统与系统、要素与要素、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进行综合、全面和深入的考察分析,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研究,以达到用最优方案解决问题的目的。②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比的方法,吸收军队传统的指挥精华,借鉴世界主要国家军队指挥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并跟踪其军队指挥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动向,进行针对性研究。③战例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典型战例中军队指挥的经验教训,揭示军队指挥的特点与规律,探索军队指挥理论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要尊重历史的基本事实,力求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研究交战双方军队指挥的经验与教训;要辩证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交战双方军队指挥存在的经验与教训都与当时、当地的各种条件相关联,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必须辩证地对待,批判地继承。④演习研究法。借助部队训练演习的形式,开展军队指挥理论研究的方法。通过组织实兵演习、参谋机关演习等,对军队指挥理论和军队指挥方法进行探讨与检验。这是一种探讨和发现新的军队指挥理论,或验证军队指挥理论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并加以修正完善的有效方法。⑤计算机模拟研究法。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军队作战和其他军事行动的过程,来研究和验证军队指挥学理论的方法。即把军队指挥的有关研究课题编制出相应的模型,进行计算机对抗性研究试验。它要求针对现实和未来军队指挥的重点、难点问题,有目的、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以求取得重大突破;要求情况设置必须科学、合理、逼真,具有较强的可信度,确保所得出的数据、结论真实可靠;要求能够客观反映整个作战和其他军事行动的全过程,以便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结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对军队指挥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军队指挥学日趋成熟,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随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不断发展变化,军队指挥学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未来信息化战争,新的作战样式和作战行动对军队指挥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军队指挥学对各种作战样式和作战行动的理论指导性也越来越强。军队指挥学的学科建设将继续趋于时代潮头,繁荣、创新与发展军队指挥学的历史重任更加突出,军队指挥学在军事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事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综合应用要求越来越高。军队指挥学在不断拓展自身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扩大视角,广泛深入地研究信息化指挥系统、新型军队指挥体制、新型军队指挥平台、新型军队指挥形式(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军队指挥技术、军队指挥领域对抗、军队指挥保障及新的军队指挥流程等内容。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实践及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将对军队指挥的程序、内容和方法,以及控制协调部队的方式方法产生重大影响,必将极大地推动军队指挥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军队指挥学的研究方法将在系统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战例研究法、演习研究法、计算机模拟研究法等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广泛运用新军事革命的成果,进一步采取运筹学、系统论、控制论、数学建模、仿真模拟等方法,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率先推出具有宏观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学科理论,并通过联合作战实验室推演及实战化演习,反复模拟论证,进一步提高军队指挥学理论研究的科学性。随着军队指挥实践的不断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军队指挥学的学科体系将更加丰富、完善,逐步形成一门集科学与艺术、谋略与技术、指挥与对抗、指挥活动与指挥装备,以及指挥协同与保障于一体的新型学科体系。军队指挥学将充分运用其他学科的成果,对军队指挥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不断充实和完善其学科理论体系。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