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勿幕

更新时间:2024-05-16 16:08

井勿幕(1888-1918年),原名泉,字文渊,陕西省蒲城县(今属陕西省渭南市)人,陕西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1905年加入同盟会。为同盟会最早的会员之一。1911年西安起义后,在三原一带举义响应,被举为陕西北路安抚招讨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被举为稽勋局副局长,未就。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陕西副支部长。1917年靖国军起,任总指挥。旋因靖国军内部派系斗争而死于非命。

人物生平

成长留学

井勿幕4岁丧父,家道衰落,由胞兄井岳秀抚养成人,少时在家读书、习武。1902年为摆脱债务得其父的朋友川东道道台张铎帮助入重庆正蒙私塾读书,1903年冬先后入东京大成中学及经纬学堂读书,是陕西早期留日学生。

参加革命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井即加入。1905年冬,孙中山委任井勿幕为同盟会陕西支部长,回陕西建立同盟会组织。井回陕西,奔走于西安及渭北各地,发展会员,联络哥老会、刀客等反清力量,卓有成效。1906年再赴日本,在日本东京筹组同盟会陕西分会,与吴玉章等人经常联系集会,支撑同盟会总部的工作。1907年10月15日,与各界反清人士秘密集会共祭黄帝陵,明确提出“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体”的奋斗目标。

1908年2月,陕西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夏声》杂志,井为主要负责人,以“侠魔”的笔名在《夏声》上发表文章多篇,揭露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和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1908年10月,井第三次由日本回陕西,积极支持席卷全省的“蒲案”学潮,组织同盟会员学习同盟会宗旨,批评君主立宪主张,使同盟会员的认识逐渐统一。同年冬,同盟会陕西分会在西安成立,井出席会议。1910年4月,从上海回陕传达同盟会总部关于在陕西发动起义的指示,详细讨论起义的方法。同年7月9日,陕西同盟会员代表与哥老会首领三十余人在西安大雁塔歃血结盟,共图起义大举,井亦出席。为更好地联合会党反清,井勿幕加入哥老会。同年秋,与吴玉章、熊克武等赴香港,协助黄兴筹划广州起义。广州起义爆发时,井由陕西赴之不及,得免遇难。返陕后,立即布置陕西起义计划,赴渭北组织骑兵,故西安起义爆发时,井未在西安。西安起义爆发后,同盟会员拟举井为大都督,他根据当时形势,坚决不同意,就任北路安抚招讨使,赴三原召集组织武装十余营。12月,奉命率部增援山西,攻克运城,解山西革命军之围。陕西西路告急,又率部前往作战。

继续革命

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井任陕西支部副支部氏。9月离陕赴上海,随章太炎读书。“二次革命”时,与陕西革命党人曹印侯等联络,反对袁世凯统治。“二次革命”失败,一度避居日本,后在上海、云南等地继续参加反袁斗争,任蔡锷领导的护国军第一梯团司令刘一峰部参谋及川滇护国联军总司令熊克武部参谋长。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撤销帝制,再称大总统。井勿幕联合民党进步人士,以十九省公民名义发表宣言坚决反对,尖锐地指出“袁逆不死,大祸不止”,号召国人推翻袁氏统治。1917年回陕西就任关中道尹,在任期间,对陕西财政、禁烟、教育等大政设施,屡次提出建议,均因陕西督军陈树藩阻挠而难以实施。1918年11月任陕西靖国军总指挥,靖国军声势大振。同年11月21日在兴平南仁村遭枪杀身亡。

后世纪念

井勿幕去世后,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上书广东护法军政府参议院和孙中山,高度评价井勿幕的革命业绩,请求以陆军中将阵亡例抚恤。护法军政府追赠井勿幕陆军中将。1943年,国民政府明令褒恤。1945年11月,国民政府追赠井勿幕陆军上将衔,并派与井交谊深厚的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代表国民政府出席11月21日在西安举行的公祭和公葬典礼。当时出席安葬典礼者近十万人。为缅怀井勿幕致力西北革命、以身殉国的丰功伟绩,根据西安市政府通知,1946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一井勿幕生日)西安城小南门更名为井上将门,小南门至西大街更名为井上将街;1947年3月17日西安市政府又将井上将门更名为勿幕门、井上将街更名为勿幕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