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和质子

更新时间:2024-04-06 20:21

中子(n)和质子(p)同为原子核的两个组成粒子(统称为核子),分别由不同的三个夸克构成。其区别是,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在原子核内,通过β衰变(包括β-衰变、β+衰变和轨道电子俘获),质子和中子可互相转换:p→n+β++ν(中微子);n→p+β-+ν¯(反中微子)。

中子的发现

中子的概念是由卢瑟福(E.Rutherford)提出的,中子的存在是1932年由查德威克(J.Chadwick)用α粒子轰击铍的实验中证实的。1930年,德国科学家玻特(W.Bothe)和其学生贝克(H.Becker)用镭的α-射线轰击铍原子时,发现射出的不是卢瑟福观察到的穿透力不强的质子,而是一种能穿透几英寸铅板的辐射--铍辐射。1931年,约里奥·居里(F.&I.Jolio Curie)夫妇用强α源进行实验时,发现铍辐射能从石蜡里打出质子。当恰德威克看到约里奥·居里夫妇的研究报告后,立即把铍辐射与他的老师卢瑟福提到的中性粒子结合起来,用实验证明了铍辐射就是有质量的中性粒子,并定名为中子。

中子的特性及应用

由于中子是电中性的,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电中性的中子在物质中不能产生直接的电离作用,无法直接探测,只能通过它与核反应的次级效应来探知。中子的穿透力强,而且对人体有危害,对中子需要进行有效的屏蔽。中子的电中性使得我们无法以电磁场来加速、减速或束缚它;自由中子仅对磁场有很微弱的作用(因为中子存在磁矩)。

中子以聚集态存在于中子星中。太阳系里的中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原子核中。自由中子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它不带电,中子是研究核反应很好的轰击粒子,即使能量很低,也能引起核反应。中子核反应主要有:

①、中子诱发核裂变。某些重核如U俘获中子发生裂变,同时还放出2~3个瞬发中子,并释放很大的裂变能,这种中子的增殖可使裂变反应持续不断进行,形成链式裂变反应,这是获取核能的重要途径。

②、中子辐射俘获。中子被核俘获后形成复合核,然后通过放出一个或多个γ光子退激 ,研究γ射线的能谱可以得到复合核能级结构、辐射过程性质的信息,( n,γ )反应对一切稳定核都是重要的,甚至中子能量很低时也能发生,(n,γ) 反应还是生产核燃料 、超铀元素等的重要反应。

此外 ,还有中子的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中子被核吸收可放出 2个、3 个或多个中子的( n,2n )、( n ,3n)、( n ,xn)反应;发射带电粒子的(n,X)反应等。中子核反应在研究核结构和核反应机制及核能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子具有波动性,慢中子的波长约0.1nm,与晶体内原子间距相当。因此,中子可用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中子衍射是研究晶体结构的重要技术。中子在工业、技术、医学、生物、材料等诸方面有着广泛的、并在不断发展与开拓的应用,如中子活化分析、中子嬗变掺杂、中子测水、中子测井、中子照相、中子治癌、中子育种、利用中子反应生成放射性同位素等等。

质子的发现

1918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发现了穿透力比α更强的粒子。他把这种粒子引进到电、磁场中,根据它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它的质量和电量,确定它就是氢原子核,又叫做质子。后来,人们用同样的方法使氟、钠、铝等核发生了类似的转变,并且都产生了质子。由于各种核里都能轰击出质子,可见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质子的应用

质子常被用来在加速器中加速。通过加速器可以获得各种能量的质子。质子束有着广泛的应用。医学上质子可以用来治疗癌症,目前许多国家已建立了专用的质子加速器。质子可以用来进行材料中的杂质分析,其灵敏度很高,而且可同时分析多种元素。后来发展成了一种专门的分析技术,成为质子X-射线荧光分析(PIXE)。质子可以引起核反应,因而可以用来进行核反应和核结构研究。质子可以用来得到中子源:绝大多数单能中子源都是由质子核反应产生的;用中高能质子轰击重核,可以得到强度很大的中子束;人们利用这种散裂中子源,进行中子散射实验,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材料性质进行研究。质子还可通过核反应来制造所需要的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